香港已經踏入2017/18年的冬季流感高峰期。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報告,截至1月10日,共有27宗嚴重個案(即經化驗確診流感並須入住深切治療部),包括13宗死亡個案,當中大部分患者並沒有接種2017/18年度流感疫苗;1月15日更出現首宗兒童死亡個案:一名確診乙型流感的3歲女孩因流感併發腦病變死亡,她生前亦未有接種流感疫苗。
雖然政府近年於流感來襲之前都會透過傳媒提醒市民要防患於未然,更特別勸籲並資助高危人士接種流感疫苗(包括小童、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可是,根據最近政府(2013年)公佈的數字,上述三類人士的流感疫苗接種率分別只有大約28.4%、39.1%和28.2%,而會持續每年接種的(2015年統計數字)更分別只有9%、15.8%和10.8%。
香港人口稠密,所謂「高危人士」其實是散落在不同社區當中,要預防高傳染性的疾病,提升全體市民的防護意識至為重要。事實上過去多年以來接種流感疫苗的整體人數似乎並沒有明顯的上升,一直徘徊在10-14%之間。而流感及其併發症所引起的急症室迫爆現象、醫護人員疲於奔命的報導好像每年都在不斷重複,當中涉及的病人亦不乏正值壯年的非高危人士。流感來勢洶洶,而我們大部份人卻是選擇聽天由命,不其然想到香港人對流感的防護認識是否足夠?而政府在推動流感疫苗接種的成效是否達標?
這個議題的重要性,除了人命攸關之外,香港人對自身健康管理的態度和醫療政策的落實正正能夠反映社會資源的運用狀況。本文將從兩方面去分析流感肆虐的問題:第一是香港生活環境及個人衞生管理意識水平,第二是推動接種流感疫苗的策略及成效,從而探討應對流感的可行方法。
流感是全球衞生問題、跨城市疾病,個人及家庭健康管理是根本
雖然城市人多擠迫沒法改變,但一旦有感冒發燒症狀,我們總會自動帶口罩和勤洗手,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多喝水及爭取休息。這些都是最基本及最重要的防禦措施。應對流感的時候也一樣,只要持之以恆,簡單的行動便能保護自己、家人和社區。
衞生防護中心最新一期發佈的期刊指出香港人常去的地方,例如內地、澳門、台灣、日本以至美國、加拿大、英國、歐洲等地的流感個案數字都在短時間內出現上升趨勢。即使留在香港時做足防禦措施,並不等於外遊時可以安寐無憂。所以,我們香港人應該思考一下,政府呼籲大家接種流感防疫針實在不無道理,尤其即將來臨的農曆新年是旅遊和探親高峰期;就算香港沒有發生流感疫症,疫症也很容易由其他地方輸入香港。流感揮之不去也是全球性問題,不容忽視。
建立健康城市,必先有政策支援誘導,方能推動社區積極參與
• • •
1. 放緩及簡化非診所場地疫苗接種限制,讓更多65歲或以上人士參與
2015年食衞局表示,根據2013的數字,65歲或以上長者和長期病患人士的流感疫苗接率只有少於40%,考慮到住在院舍的長者90%都已接種疫苗,可以推算65歲或以上的非院舍人士並沒有太多人主動參與。大家認為原因為何呢?我們希望鼓勵大家切身處地想像一下,很多老人家其實都獨居、或行動不便,照顧者或家庭成員可能需要長時間外出工作,要帶老人家去接種疫苗並不容易。
雖然有很多社區中心願意提供服務,如區議員或支援長者團體都會安排流感疫苗注射服務;但根據現時「非診所場地疫苗接種守則」的指引,流感疫苗注射需要有醫生在場監督,而現實上多數是由護士主理及執行。其實以前大家都接種過牛痘或者其他疫苗的注射,均由護士負責,到底現時「需要有醫生在場監督」的規定是否必須?如果可以對現行指引作出檢討及釐清責任,是否可以加強社區在疫苗注射方面的參與度和整體接種率呢?
再且根據《醫療廢物管制計劃》,醫療廢物包括經使用的針筒、針咀等處理,醫療廢物產生者(例如診所)須向環保署索取每一個醫療廢物產生地點編碼(例如前往外展注射疫苗的學校/長者中心),填寫醫療廢物運載記錄表,以正確運載及處置廢物;或事先取得環保署署長的授權成為「場內收集站」,接收醫療廢物。這些行政上的安排也增加社福團體尋找社區診所外展到中心進行流感疫苗接種的難度。
• • •
2. 改變宣傳策略,讓學齡兒童在校接種流感針,以增加小童接種率
從衞生署2016年12月的報告顯示,在2015年幼兒和幼稚園的小朋友組別(6個月至5歲)的接種率是21.1%,這個數字多年來不但沒有上升反而有下降的趨勢。衞生防護中心於2015年的另一份報告指出,1995至2002年出生的兒童中,只有低於10%曾接受流感疫苗注射。中心的相關研究顯示很多父母擔心流感針對子女會有副作用,亦質疑其效用。
或許政府需要在宣傳教育上下多一點功夫?近期一些提醒大眾及早進行與癌症相關檢查的廣告信息得到正面廻響,有大家熟悉的知名人士或明星參與,宣傳手法創新,令人印象深刻。對於年年肆虐的流感,有關部門是否也可考慮以嶄新思維去推動社區的關注和參與呢?
另外,在一項衞生署的調查中,接近80%家長表達如果能安排直接在學校提供打流感針服務的話,他們會考慮讓小朋友接種;政府如能為家長釋除有關流感針功效及副作用相關的疑慮,同時又落實在校注射的一站式安排,是否能大大提高兒童的接種率呢?
• • •
3. 高危人士的照顧者,低收入工作家庭,少數族裔都是被忽略的一群
最後,我們關注到高危人士日常接觸最多的照顧者,數字顯示院舍工作人員只有大約33%有接種流感疫苗,醫護人員則只有大約30-49%;還未考慮到兒童的家長、家庭傭工、學校老師;長者的家人和照顧者等。另外需長時間工作的低收入家庭,亦可否得到資助?醫護行者從過往服務經驗亦發現很多少數族裔人士從不知道接種流感針的事宜。我們促請政府在宣傳方面不要忽略這些人士。
• • •
4. 社醫合作,全民得益
根據陳肇始教授在2015年於立法會的答問大會中表示,政府會多加考慮和社區人士合作,包括地區性的非牟利機構(NGO)。醫護行者認為這是個非常好的方向,另外地區組織、長者及青少年中心、區議會、私家診所等配合及協調合作的話,因為無論在資源配對、號召宣傳、估算流感針採購數目、安排流程上,都能以社醫合作模式發揮作用,令政府政策容易落實善用,真正滲透社區及直接接觸到服務對象。
參考資料:
衞生防護中心呼吸疾病辦事處:流感速遞第 15 期,01 號(2018 年 1 月 11 日出版)
VSS 2017/18 Vaccination at Non-Clinic Settings
February 25, 2015 LCQ14: Vaccination programmes : written reply by the Acting Secretary for Food and Health, Professor Sophia Chan for questions raised by the Dr Hon Lam Tai-fai in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Trends of uptake of vaccines not included in the Hong Kong Childhood Immunisation Programme, Center for Health Protection, Department of Health HKSAR Government 2015. Desmond Yung Wai Chan, Simon Chi keung Wong, Miu-ling Wong, Vivian Chan, Yonnie Chau-kuen Lam, Shuk-kwan Chuang
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ation Coverage Survey for the 2015/2016 Season, Dec 18 – Dec 31, 2016 Weeks 52 – 53, Vol 13 Issue No.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