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癌症大多發生在較年老的人士身上,但現在很多癌病也出現年輕化現象,肺癌便是其中之一,現時年齡少於四、五十歲的肺癌患者也非罕見。他們往往是家庭的重要支柱,卻隨時可能被突然而來的惡疾奪去性命,對家庭帶來難以預料的傷害。
與很多癌症一樣,肺癌患者的年齡中位數為七十多歲,極少見於二十歲以下的人士,至於二十至四十五歲的群組,發生肺癌並非特別,因為每年平均也有約一百三十宗個案,而四十五歲至六十四歲的中年群組更加要對肺癌提高警覺。
• • •
45至65歲患者10年間急增四成
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確診時年齡介乎四十五至六十四歲的肺癌患者正持續增加,由2005年的1117宗增加至2014年的1536宗,升幅近四成,至於同期六十五歲以上病例則由2889升至3016,升幅僅約為4.6%。
事實上,六十五歲以下肺癌患者的比例有上升趨勢,2005年4135宗病例中,有2883宗、即近七成為六十五歲以上人士,但2014年六十五歲以上患者下降至約65%。當中女性肺癌患者年輕化的情況尤其明顯,十年前六十五歲以下的女性肺癌患者佔不足三成,大幅上升至2014年的接近四成,同期六十五歲以上男性患者的變化不太明顯,十年間僅輕微由69%下降至67%。
• • •
基因突變肺癌愛襲年輕人
在控煙成效不錯的今天,肺癌患者卻出現年輕化,特別是年輕女性患者的增加,箇中原因醫學界仍未能作出定論,有指情況可能與環境污染有關。
這或許可從肺癌的種類找出一些端倪。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前者多發生在吸煙的男性身上;而非小細胞肺癌則可再分為多種,當中又以肺腺癌為主。過去研究顯示,部分非小細胞肺癌是由基因突變所致,其中一種ALK基因突變型肺癌,很多時也影響年輕一輩,患者多數沒有或只有輕度吸煙史。
較年輕的人士,特別是本身沒有吸煙習慣者,最容易忽視肺癌可能來襲,以致未能在較早的時間求診及治理,而年輕患者因新陳代謝較快,癌細胞生長及擴散速度亦相對較年長患者快,因此更需要進取積極的治療,以便能盡早控制病情,減低病患對生活及家庭帶來的影響。
• • •
基因測試助對症下藥提高療效
近年很多醫療機構也引入基因測試,幫助醫生了解癌細胞的基因特性,然後因應不同基因特性選擇合適及有效的治療,利用個人化及針對性的治療達到抗病的效果。目前多種有基因突變的肺癌也有相應的標靶藥物可對付,又或可以使用最新的免疫治療控制病情,這些新藥物的副作用較傳統化療為少,部分病人在治療期間甚至可以如常生活和工作。
或者很多年輕及無吸煙習慣的病人,聽到自己患上肺癌也感到難以置信及絕望,實際上現時治療肺癌的方法愈來愈多,療效也愈來愈理想,因此病人只要保持正面信念,與醫生磋商適合自己病況的治療方案,便能在逆境中繼續前行。
更多癌症內容可到HKIOC 網頁:http://www.hkioc.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