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胃酸倒流是相當普遍的疾病,皆因港人的飲食習慣並不健康,工時長、生活壓力亦大。曾有病人反映每晚工作至十時才吃飯,梳洗完即要就寢,為慰勞自己,每晚都大吃一番。不過,在胃部塞滿食物的情況下躺卧睡覺,胃酸會湧上食道,故筆者雖明白上班一族身不由己,惟仍應盡量保持正常飲食,否則,將對身體構成很大損害。
胃酸倒流會降低生活質素,也容易導致食管炎、火燒心等問題。由於胃酸於夜間湧出,令人難以入睡,部分患者會出現抑鬱,更甚可誘發賁門癌。而胃酸倒流也會帶來灼傷食管黏膜等罕見問題,長期會形成巴洛氏食道綜合症,屬於癌前病變,非常危險。
• • •
有病症而不自知
很可惜,不少人均對此症掉以輕心,累壞身體而不自知,部分人以為無法醫治,更有人不知自己患上胃酸倒流。
其實步入中年後,全身肌肉會漸漸變得鬆馳,當位於食管與胃道接口處的賁門鬆馳,便很易出現胃酸倒流。而胃酸倒流也可能是結構性問題,服食胃藥亦無濟於事,如括約肌機制失效,無法擋住胃酸等。
胃酸倒流並不易斷症,但只要影響日常生活,就應盡速求醫,包括因夜半胃酸倒流而驚醒、日間因胃酸湧出而暫停工作、照胃鏡時驗出客觀證據、間中有咳嗽的情況等。要阻止胃酸倒流,首要避免太大壓力,更應減少飲酒及吸煙,防止括約肌的張力降低,而吸煙更會增加胃酸分泌及食管炎的問題。
• • •
誤為貧血白受苦
筆者子女所就讀學校的一名教師,曾因睡眠質素差、臉色青白而向筆者求醫,原來她常覺得心口灼熱,每日僅能入眠2小時,卻以為只是貧血。筆者遂開出藥物及指引其改變生活習慣,始能多睡2小時,後經照胃鏡及進行24小時檢查,發現她的膈疝有毛病,便為她進行膈疝修補及胃底摺疊術,終可一覺睡到天亮,也不再需要服用胃藥。
上述須做手術的例子僅屬少數,大部份患者都可透過改變生活習慣出現明顯改善。有病人常因應酬需要喝酒,經筆者力勸下嘗試減少酒量,結果不再需要用藥,亦無須進行手術。一般而言,筆者首要以非手術方式幫助病人,盡量減少手術的機會。
現時,香港醫學界已與日、韓、馬多個國家成立有關胃酸倒流的聯盟,因有關情況近年在亞洲地區愈見盛行,尤其是香港人的飲食習慣,很易導致病情出現。不少人會自行購買成藥,惟胃藥可分為胃酸中和劑及質子泵抑制劑,胡亂進食極為危險,更可能與本身服食的藥物相沖,故最好還是求醫為妙。有人會嘗試喝牛奶,誤以為可保護胃部,惟病發時牛奶會於胃部形成半固體,反令患者更為不適。
• • •
服藥檢查並治療
要檢查胃酸倒流,並不一定要照胃鏡。作為一線治療,患者可先服用質子泵抑制劑,7至8成情況會得到改善,之後繼續服藥便可。之不過,若停藥後症狀重現,就要進行胃鏡檢查。若有巴洛氏食管綜合症,就要採用射融消融術或內窺鏡治療;若屬結構性問題,便可能要做介入性的手術。除了胃鏡檢查,也可以進行24小時胃酸倒流檢查,例如將一顆微細而精密的儀器放進身體3至4天,再加入外置儀器,即能觀察胃酸倒流情況,又或透過幼細的電線放入食管內,再連接體外儀器,再經事後數據分析,確定診斷,再決定需否做手術。
吃是令人愉快的事,但每餐不應進食至十分飽,即使是自助餐也不例外。平日巿民應多進食纖維,至於肉類的有毒物質較多,應盡量少吃。此外,進食時亦應多點咀嚼,切忌大量飲酒、空肚吃辣等。而若喝咖啡或茶時會增加胃酸,便應盡量避免,就能預防胃酸倒流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