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活用雙軌醫療制 讓自己有更多選擇

相關文章

高永文醫生
高永文醫生
前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骨科專科醫生,香港醫務委員會委員、香港防癌會主席、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委員、香港紅十字會董事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

無論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醫療也是必需的一環,而踏入中年甚至老年後,機能愈來愈差,病痛則愈來愈多,更需要醫療的幫助。高永文醫生既曾於醫院管理局及公立醫院工作,又出任過食物衞生局局長,亦參與私營醫療市場,由他分析本港醫療制度的特性,絕對能幫助你規劃一個合適的人生醫療計劃。

• • •

雙軌制幫助公營醫療減壓

醫療服務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必需品,而本港及各地也有不同的醫療系統,例如英國便實行國民醫療服務(NHS),即由醫療服務全由政府提供,而美國及加拿大則以醫保提供類似的單軌系統。

高醫生指出,單軌制的醫療系統難以持續,即使是加拿大,當地人也因為醫保限制大而到美國就醫,以求有所選擇,而鄰近的新加坡及台灣亦實行全民醫保,但以新加坡的制度為例,個人及政府都要作出承擔,惟覆蓋範圍仍不足夠,故又再添加枝節如Medisave plus。

他說,全世界也沒有完美的醫療系統,反觀香港的雙軌制──即公私營醫療同步發展,未尚不是一個好的制度,「雙軌制比到病人選擇,又幫助公營醫療減壓」,互相支持下令系統能夠持續發展。

「香港醫療制度的特點是平時毋須比錢,有事時去公立醫院,可給予大部分所需醫療服務,但如果你想要好一些、舒服一些、快一些的服務,你就可以去私家,但最後在『頂唔順』又可以返去公營。」高醫生說,醫療服務是一項社會福利,要確保不會有人有病無得醫,但又不是所有醫療服務也是福利,當中亦有一些「責界」的地方。

基層市民他認為,明白及接受有些人想要「多啲」、「好啲」、「快啲」的服務後,便理解從宏觀的角度而言,本港需要採用雙軌制的醫療系統,而雙軌制的好處是市民既可以享受私營醫療帶來的選擇和服務,又有公營醫療的覆蓋,因為即使是有錢的人,去到最差的情況也可能需要安全網的保障。

「對於最有錢的一群,對於醫療需要可以『乜都唔使理』,因為他們花得起;最基層的群眾亦可以放心不理,政府會堅持及承擔公營醫療,讓最基層的人即使得了最嚴重的病也獲得照顧。」高醫生說:「從這些年政府的言行,例如預留儲備及承諾聘請所有醫科畢業生等等,便知道政府不會亦不可能抽水去私營體系,也不會讓公院變成次級醫療。」

• • •

自願醫保旨在提供更多及更好的選擇

至於處於中間的夾心階層便要按自己的需要而作出籌劃,亦是高醫生在上屆政府提出自願醫保的主要原因。

「我們提出自願醫保的目標,是比你一個選擇。」高醫生強調,不要將自願醫保與其他國家的醫保比較,「例如美國有醫保才有服務,香港不是這樣」,而購買醫保後也不是不能入公院或全部依靠私營醫療,「無可能亦不會發生,這樣私營都會爆煲」。

他稱,即使買了醫保,緊急或嚴重情況仍會首先去公院就醫,「例如半夜頭暈身㷫,又或者突然中風、發生嚴重車禍,都會去急症室」,只是在選擇性情況下,一些「唔係好緊急,唔係好嚴重的病」,例如一些選擇性手術或一次性疾病,如肺炎、腸胃炎,又或一些不太複雜的原位癌,便選擇去私家醫院處理。

「自願醫保是你讓自己有更多及更好的選擇(more and better choice),就是這麼簡單。」高醫生說。

事實上,特首林鄭月娥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明年落實自願醫保計劃,用稅務扣減吸引市民購買醫療保險。

高醫生稱,自願醫保的條款可以由保險業監管局出指引,例如市民加入後保險公司不能拒保、保費只可隨年齡增長而不能按健康狀況改變。「只要明白到,醫保是愈年輕買保費愈平,而上船後就不能趕你落船,我就一定會買。」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晚期大腸癌藥凱旋卻未能回歸香江 盼醫生支持指定用藥...

一種用於晚期大腸癌藥的新藥「呋喹替尼」,成功通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審批上市,但這藥何時能惠及香港病人就仍是未知之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