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立體定位放療:早期肺癌的新治療選擇

相關文章

陳少康醫生
陳少康醫生
陳少康醫生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醫生具備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學深造文憑、香港中文大學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學士後文憑等專業資格。

早期肺癌可以利用手術作為根治方法,但部分肺癌患者由於體弱或腫瘤位置等因素而不宜接受手術。然而,這並不代表無計可施。近年開始廣泛應用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SBRT)便是早期肺癌在手術以外的另一治療選擇,可為病人帶來顯著的療效。

• • •

不少病人體弱而不適合手術

香港肺癌病人的年齡中位數為七十歲,不少病人本身有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及酗酒等,致使肺功能欠佳,亦有很多病人同時罹患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或肺氣腫等,進行肺部手術的風險相對較高。

以往若病人無法進行手術,一般只能採取姑息措施,或選擇接受放射治療,但傳統放療未能帶來顯著效果,而且過程並不輕鬆。病人需要連續接受六個星期、共三十次的治療,惟完成治療後局部復發風險高達三至四成,病人的整體存活率亦強差人意。

• • •

新式放療提升局部控病率

幸而近年出現立體定位放療,其獨特之處是能精準地對癌細胞放出高劑量輻射,病人一般只需於一至兩週內接受三至五次的治療,而局部控病的比率提升至八至九成,病人的整體存活率亦大有改善,對年老體弱而不適合做手術的患者確是喜訊。

雖然暫時未有臨床研究或數據直接比較手術與立體定位放療的療效,不過荷蘭有一項大型肺癌人口普查分析或可提供部分答案。專家比較當地由1999至2007年的肺癌治療方法比例及治癒率。結果發現,在2001年未有立體定期放療前,選擇手術、放療及姑息治療的病人分別為36%、26%、38%,到2005年立體定位放療開始在全國使用後,做手術的病人比率維持不變,但做放療的病人比率則上升至逾四成。

最重要的是,專家發現十年間病人的整體存活率有所提升,當中手術治療與姑息治療的存活率與以往相約,而存活率的上升主要發生在接受放療的組群當中,顯示立體定位放療對比傳統方法能有效提高存活率。

• • •

手術以外的理想治療選擇

目前,根據歐美等地的臨床指引,對於手術風險高的或拒絕接受手術者,立體定位放療可視為早期肺癌的標準治療。

本港的醫療機構現已逐步採用,然而仍有不少市民不認識這些新技術,因此有需要透過教育令社會大眾了解更多,以便作出更明智的治療選擇。

更多癌症內容可到HKIOC 網頁: http://www.hkioc.com.hk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致腫瘤科醫生的信

腫瘤科醫生不僅是一個醫生,更是一個心理輔導員和朋友。他們能夠理解病人的情況和需求,並給予他們最好的建議和支持。衷心感謝腫瘤科醫生的貢獻,並讚揚他們的勇氣和決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