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甲乙型肝炎聼得多 丙型肝炎風險不能輕視

相關文章

吳志豪醫生
吳志豪醫生
腸胃肝臟科醫生,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

經過政府多年來大力教育和宣傳,大部分市民均對甲型及乙型肝炎相當熟悉,並知道可透過接種疫苗預防。然而,卻有不少市民忽視第三種肝炎——丙型肝炎的風險。

腸胃肝臟科專科吳志豪醫生表示,丙型肝炎有慢性和急性之分。急性感染大都沒有明顯病徵,少部分感染者會出現疲累、胃口變差、腹痛、小便呈茶色、眼白變黃等徵狀,但幾星期後這些徵狀便會慢慢消退,然後轉變成慢性肝炎。

他形容,丙型肝炎感染是殺人於無形的慢性殺手。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患者於感染病毒後並沒有任何特別病徵,少有出現不適。可是,隨著年紀漸長,肝臟會被病毒蠶食,導致功能損失、肝纖維化,更增加肝癌風險。

• • •

丙型肝炎潛藏體内 可導致肝癌增死亡風險

丙型肝炎主要透過血液傳播,由於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埃及的醫療程序相對落後,對醫療儀器消毒及衛生略有不足,所以病毒容易透過針筒、手術刀等器具傳染,流行率一般較高。

此外,穿環及紋身等儀器亦有機會傳播病菌,所以吳醫生特別提醒市民在發展中國家外遊時不要隨便穿環、紋身。

相對地,丙型肝炎於香港的感染率較低, 惟吳醫生警告,丙型肝炎的病徵不易察覺,而且有大概25%丙型肝炎患者最後會出現併發症如肝硬化和肝癌,大大增加死亡風險,所以絕對不能輕視。

吳志豪醫生表示丙型肝炎於香港的感染率較低「我幾乎沒有遇過患者是因為察覺丙型肝炎的徵狀而自行前往檢查而確診的。相反,通常都是無意中抽血時發現肝酵素高,或是已經出現肝硬化才發現。」吳醫生補充,因丙型肝炎病毒而導致的急性肝衰竭是非常罕見的。

在抽血檢驗血液中的丙肝抗體及病毒水平後,如確診就要再往下分類。丙型肝炎有六種,治療不盡相同。而在香港最常見的為一型,約佔50%,不幸地是治療最棘手的。

• • •

新藥完全消滅病毒 香港或將成為「零丙肝城市」?

眾所周知,若患者不幸感染乙型肝炎成為帶菌者,現時暫無方法治癒,只能靠控制病毒數量控制病情。至於丙型肝炎,以往也沒有方法能夠治癒這個疾病,但近十多年藥物發展迅速,已經研製出一種能夠完全消滅病毒的藥物。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流行率(香港)8%0.5%
預防疫苗
治癒機會暫無方法治癒,只能控制可治癒,已有方法可完全清除病毒

「目前醫管局的一線治療是干擾素加上利巴偉林(Ribavirin),但效果對一型病人並不理想。」吳醫生指,此療程需要一年時間,但有一半機會失敗。「病人承受了一年副作用,又花費了金錢,若然治療失敗,他們會感到相當氣餒和沮喪。」

幸而,近十年治療丙型肝炎的發展一日千里,研製出一種嶄新的藥物——DAAS(Direct-acting antivirals,直接抗病毒藥)。舊式DAAS藥物要與針藥同時使用,但來到新一代已經不需合併,單獨使用亦能有效提升治癒率。

陳先生(化名) 於25歲剛踏入社會工作之際發現患上丙型肝炎。在沒有任何病徵下,他的肝酵素持續高於正常人5至10倍。患者首先嘗試第一線療程(干擾素 + 利巴偉林),期間曾經因血色素太低而要減藥。他艱辛的捱過48週的療程後,病毒不幸地再次出現,讓他非常氣餒。幸好,他其後得到DAAS (Direct Acting Antivirals) 藥物的醫院配額。完成12星期的療程後,他的肝酵素已回復正常,發炎和病毒亦完全消失。

「他曾經有家人患丙型肝炎,最後因肝癌離世。」吳醫生補充,「如果他不去醫治的話,很大可能會步家人後塵。」

傳統干擾素 + 利巴偉林新一代DAAS藥物
使用每天服藥;一星期一次注射藥物每天服藥
療程48星期 12星期
治癒率治癒率只有約50%治癒率超過95%
副作用疲累、發燒、傷風感冒、貧血、白血球下降、脫髮、情緒低落等,停藥後會慢慢改善。因副作用繁多,每月至少覆診一次。副作用相對較少,故不需要頻繁的覆診及抽血檢查。
適用性病人的肝硬化程度會影響療程成效;狀況較差的病人未必能承受副作用。 副作用較輕,能用於以前被排除的嚴重患者,治癒率亦沒有大差別。
價錢整個療程約60,000至80,000港幣整個療程在300,000港幣以內

DAAS藥物的效果無疑較為優勝。但礙於費用昂貴,醫管局目前只為接受第一線治療後失敗的病人提供DAAS藥物的配額,需要「排隊」。目前有幾種DAAS藥物,雖然有著共同的優勢,但亦有所不同。對於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臟病、胃病、糖尿病等需要長期服藥的病人,醫生會為其選擇避免相沖的DAAS藥物。

吳醫生指,現在有了一次性治癒的藥物,患者會更願意花錢根治,故未必需要政府全額資助。對於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希望可於2030年把丙型肝炎的感染數字減低9成,他認爲,香港的丙型肝炎流行率本身偏低,若然政府能分配資源支持,將來香港絕對有條件成為「零丙肝城市」。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由被判死無得食到頻頻外遊日食五餐 晚期大腸癌患者重...

醫學不斷進步,癌症亦由絕症變成可治的病症,例如患有晚期大腸癌的江女士,本來已被判「死刑」在寧養病房「等死」,最終在家人全力支持下找到一線生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