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中醫生於公營醫療體系服務超過三十年,由2004至2017年間擔任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部門主管,可能是現時歷任最長的內科部主管。今年年屆60歲退休之齡,他毅然決定到私營醫療市場重新展開另一番事業,創立一所一站式服務的糖尿病專科中心(下稱:中心)。
他强調,創業並非只是開設一家私家診所,背後有其理念和精神,由中心的願景和核心價值,到商標的設計和色系,事無大小都經過悉心考慮。
周醫生還跟我們分享,是次創業,其實結合了他前三分之二生對不同事物的看法和理解。
• • •
人生的三個關卡 60歲重新出發
之所以說三分之二,是因爲周醫生先假設他自己擁有90年有質素的生命,然後再把自己的人生每30年劃分為一個關卡。「你看,李嘉誠先生都差不多90歲才退休,說不定他認爲自己由60至90歲的人生才最有價值呢!」
他笑說,自己並非要媲美李嘉誠先生,只是認爲現今醫學昌明,活到90歲已非難事,而人生走到退休之齡,亦可以繼續活出價值。
周醫生說,第一個關卡是人生的成長期。「即管探索、碰壁,有時候做事不用太三思,更重要是盡量去吸收不同知識和經驗,為日後的人生建立根基。」
「到了大約30至45歲,我正式投身公營醫療系統工作,接受專科和海外訓練。至於45至60歲,則嘗試運用過往累積的知識和經驗,管理部門、培養下屬、傳授接班人,過程中繼續累積自己醫學及人生上的處世價值觀。」
如今,到了第三個關卡,沉澱過去的人生經驗,周醫生認爲是時候把以往最有價值的心得演繹出來,創造另一番事業。
他坦言,自己絕非「唔休做」,只是創業並非以金錢行先,亦不寄望飛黃騰達。只要有固定收入,「唔好蝕老本」,能夠養活一班員工,他已經心滿意足。
「今次創業不會像以往工作般搏殺,一些不合自己心意,與自己價值觀相違背的事情亦不需要做。就算利潤低也不要緊,最重要是工作有意義,做得開心。」
• • •
塑造私營醫療定位 帶領香港醫療重回正軌
周醫生期望,中心能夠清晰塑造私營醫療機構的定位,從而讓其他同業知道私營醫療機構處理慢性疾病可以扮演什麽角色。他日公私營合作日漸緊密,其他私營醫療機構亦可以參考和仿效中心締造的模式。
他認爲,中心與其他公私營機構,甚至市民、藥廠的目標一致,大家並非站在對立面,只是政府自己應該清楚公營醫療扮演的角色,避免與私營醫療意外競爭,浪費不必要的資源在定位以外的病人身上,政府亦應該確保市民明白公私營各自的定位。
「若私營醫療機構的定位清晰,處理好定位以内的病人的健康,自然可以紓緩公營醫療的壓力,社會生產力亦得以提升。」
周醫生表示,雖然他決定創業,但是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進行藥物臨床研究,以及於醫院門診處理一些複雜的内分泌個案,「幫得幾多就幾多」。
問到會否跟接班人分享自己的管理心得和處事方式,周醫生笑説自己是「裸退」,不會留戀之前的崗位,況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和理念,若然諸多指點,接班人將難以找尋自己發展和成長的方向。
至於香港醫療系統面對的困局,周醫生强調方向正確至爲重要。「當然,香港醫療系統面對的問題非常複雜,並非三言兩語、一夜之間可以解決,但是若然什麽也不做,或者方向不對,沒有對症下藥,問題就永遠都不會改善,困局只會惡化,到最後變成一個無法破解的死結。」
? 按此周醫生對香港醫療困局的看法:由盡心盡力到有心無力 如何破解香港醫療困局?
? 按此周醫生對公私營醫療定位的看法:釐清公私營定位 破解香港醫療困局關鍵?
• • •
想知道更多醫護人員的故事?快點關注我們的Facebook Page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