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打破「生物科技創業難」迷思 初創掌舵人分享經營心得

相關文章

施明耀
施明耀
腫瘤科基因檢測服務供應商Sanomics(善覓)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

近年香港掀起一股創業浪潮,就連生物科技界都席捲其中。到底背後是什麽原因引爆這場創業浪潮?生物醫療科技創業是否門檻較高?對於一衆蠢蠢欲動創業的朋友,又應該如何踏出第一步?

於腫瘤科基因檢測服務供應商Sanomics(善覓)擔任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的施明耀 (Stanley) 認爲,生物醫療科技創業的門檻不一定比其他行業高,創業者亦不一定需要具備專業資格。他相信,有志創業者若能清楚界定公司於產業鏈中扮演什麽角色,也可以「創」出自己的一片天。

• • •

看準定位  填補市場需求

依Stanley所見,内地正正有很多初創企業看準一些不起眼的市場需求,從小處著手,為公司於產業鏈中畫下清晰的定位。「市場需求越不起眼,初創企業便更應該探索。老實說,大商家豈會不策覺市場上一些顯眼的需求?所以初創企業更應該start from small,了解你的市場定位,先專注做定位以内的事。」

施明耀打破「生物科技創業難」迷思

他舉例,國内的藥廠希望跟醫生增加互動,例如邀請一些知名醫生演講、出席研討會等等,但是醫生不願意每次穿州過省到中國其他地方出席活動,藥廠也基於法規限制不能夠過於進取。於是,内地便有一些初創企業擔當協調人的角色,一方面跟知名醫生打好關係,另一方面利用視像會議科技協助藥廠舉辦活動,減少醫生不便之餘,初創企業亦不受藥廠的法規束縛。以Stanley所觀測,上海已有兩三家專注發展這業務的初創企業,「驟眼看,這個市場需求毫不起眼。但是據我所知,其中一家初創企業於第一年已經達到100萬人民幣營業額,第二年更翻至600萬,更別説它們的創業成本其實非常低廉。」

• • •

Revenue非關鍵  Momentum更重要

過去多年,Stanley見過不少有志創業者沉醉於他們天馬行空的創新念頭,他坦言,在互聯網爆發增長的年代,基本上Google一下已經可以找到相類似的念頭,即使該念頭於創業者的眼中有多創新,下一秒都可以變得一文不值。他認爲,執行力比一個創新的念頭更重要,「Just do it,然後再慢慢根據經營環境變通。於初創企業的世界,Momentum比Revenue更關鍵。如果你的初創企業能夠持續在市場上推動正面影響,將來自然會收穫更多價值。」

延伸閱讀:液體活檢市場突圍 生物科技初創成功靠三大秘訣
延伸閱讀:當人工智能碰上醫療 新一波佈局蓄勢待發?

Stanley又建議有志創業者累積銷售經驗,「不論任何行業,最後往往需要依靠sales把訊息傳達給客戶,所以銷售經驗對有志創業者來説也很重要。」

• • •

市場資金充裕  造就創業時代

Stanley表示,現時市場不乏資金,一些機構例如科學園和數碼港等亦有為初創企業提供資金和創業培育計畫。再者,加上互聯網發展迅速,Stanley認爲如今是創業的好時機,「過去沒有互聯網,對於事情的觀點比較單一。如今互聯網發展成熟,資訊流通,可以從不同角度分析生活上每一個環節、每一件事情,由此產生許多創業的空間和機會。」

訪問臨近尾聲,Stanley仍然言猶未盡。細聼Stanley滔滔不絕的分享,可以感受到他對初創企業的熱誠。Stanley說,關於創業,他還有很多可以分享,惟時間所限,日後再談。最後,他用一句話總括這次訪問,並寄語一眾有志創業者要堅持下去:「你不需要100個贏的機會,你只需要一個贏的機會。」

• • •

想了解更多醫療科技議題?快點關注我們的Facebook Page吧!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晚期大腸癌藥凱旋卻未能回歸香江 盼醫生支持指定用藥...

一種用於晚期大腸癌藥的新藥「呋喹替尼」,成功通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審批上市,但這藥何時能惠及香港病人就仍是未知之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