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公營癌症服務定位如茶餐廳 數量與質素間取平衡

相關文章

陳林醫生
陳林醫生
陳林醫生,內科腫瘤科醫生。每天接觸不少癌症病人,深感生命苦短。能在路途上相遇相知並不只是偶然,我深願和病人分享每個生命故事。更期盼在有心之時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讓今生無悔。

近年癌症個案屢創新高,有輿論指,公營醫療負荷日益沉重,在兼顧病人數量上升的同時難免犧牲治療質素。內科腫瘤科專科陳林醫生認爲,數量(Quantity)與質素(Quality)兩者並非不能並存,惟公營醫療必須在有限資源底下在兩者之間取平衡。

「公營醫療的定位有點像一家茶餐廳,每天都有固定的餐單,彈性不大,而且菜式一式一樣,甚少按顧客的口味有所改變,但是茶餐廳的食物價格相宜,質素也不差,有些茶餐廳更是平、靚、正。當然,如果叫一個牛扒飯要七成熟的牛扒,還要上等的服務,那便另作別論。」

• • •

私營醫療滿足個人化治療方案

以陳醫生所見,大部分病人亦能理解這個比喻,惟有少數病人希望有更個人化的治療方案。對於這些病人,私營醫療可滿足他們的需求,畢竟私營醫療的病人數量較少,醫護人員能提供更有彈性的治療。

陳醫生認識不少外國教授、醫生,直言香港的公營癌症服務其實不比外國遜息,「美國的醫療體系受保險影響,且保險公司諸多限制,即使醫生心目中已有治療方案,若保險計劃未能涵蓋,醫生的治療彈性亦大大降低。」

陳林醫生認爲香港的公營癌症服務不比外國遜息
陳林醫生認爲香港的公營癌症服務不比外國遜息。

另一方面,陳醫生表示醫管局對各種指標有指引,例如確診到首次治療的時間亦維持在合理水平,對比美加等地,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地方。「香港的公營癌症服務不差,但我們要繼續進步,不能自滿。」

• • •

雙軌醫療自由調節

陳醫生認爲,香港奉行公私並行的雙軌醫療制,即使政府或醫管局不推出任何癌症公私營協作計劃,市場亦能自由調節。「事實上有不少病人因爲經濟負擔能力有限,雖主要在公營醫療接受治療,但每兩三個月便於私營醫療市場尋求私家醫生意見。」惟他提醒,病人若一開始便覺得治療非最好,產生怨氣,亦很難走前一步。

延伸閱讀:做醫生如同跑馬拉松非一朝一夕 腫瘤科醫生:寄望有醫好癌症的一天
延伸閱讀:香港如何改革癌症策略,助病人走出崎嶇困境?

延伸閱讀:公私營互補不足 助癌症病患者面對人生分岔路

陳醫生補充,香港的資訊透明、流通,間接提升私家醫生的自律性,醫生好壞與否,假以時日都會有定案。加上香港市民聰明、靈活,基本上無須醫生轉介,在網上搜索一會便可以找到腫瘤科醫生求醫。

「除了茶餐廳與高級餐廳的比喻,公營和私營醫療亦好比經濟艙與商務艙的分別。正如坐商務艙,經濟能力較好的確可以負擔較舒適的治療環境。但經濟能力較好,卻不代表一定能醫好。不論坐經濟艙還是商務艙,兩者最終亦能到達目的地。」

• • •

想了解更多醫療健康議題?快點關注我們的Facebook Page吧!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晚期大腸癌藥凱旋卻未能回歸香江 盼醫生支持指定用藥...

一種用於晚期大腸癌藥的新藥「呋喹替尼」,成功通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審批上市,但這藥何時能惠及香港病人就仍是未知之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