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 (FDA) 在2006年批准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上市以來,疫苗至今已經面世超過12年。去年,在施政報告中,特首提出將於2019/20學年開始,為小五及小六女學童提供免費HPV疫苗接種,以預防子宮頸癌,無疑在女性健康政策上踏前一大步。然而,家庭醫學專科朱偉星醫生認爲,對比其他先進國家地區,香港在消除子宮頸癌的步伐上仍需急起直追。
• • •
澳洲推算子宮頸癌於2028年成爲罕見癌症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的資料顯示,由2009年起建議將HPV疫苗納入國民防疫注射計劃,現時已有超過90國家響應執行。 以澳洲爲例,早於1991年,便開始推行全國子宮頸癌普查,及至2007年開始執行HPV疫苗計劃,先為12-13歲的女童提供在校常規接種,並加入追加群組,為13-18歲的女童提供在校接種,以及為18-26歲的女性提供免費社區接種,更於2013年開始為特定年齡群組男童提供在校接種。
按澳洲及歐洲的定義,每10萬人口少於6個病發便屬於罕見癌症。由此推算,澳洲當局預計子宮頸癌將於2028年成爲國内的罕見癌症。再看相鄰香港的澳門,亦早於2013年開始HPV疫苗計劃,為11-13歲女童提供常規接種,而其餘18歲以下的女性亦可免費接種。
年份 | 計劃 |
1991 | 全國子宮頸癌普查 |
2007 | 女性HPV疫苗計劃 |
常規注射對象:12-13歲女童(在校接種) | |
追加群組:13-18歲女童(在校接種)及18-26歲女性(社區接種) | |
2013 | 男性HPV疫苗計劃 |
常規注射對象:12-13歲男童(在校接種) | |
追加群組:14-15歲男童(在校接種) |
反觀香港,子宮頸癌仍然於女性發病癌症之中位列第7位,平均每2.4日便有一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而且過去十年,子宮頸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亦沒有下降趨勢。
上月,朱醫生出席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記者會時,便建議政府除推行常規注射計劃以外,再於頭數年增設追加群組,為所有適齡中學女生及26歲或以下的女性免費接種疫苗,加快消除子宮頸癌及加速減少癌前病變。委員會主席、立法會議員葛珮帆預計,參考外國經驗,政府可考慮優先為中五及中六學生注射,分階段在學校進行,預期受惠人數達到14萬女生,粗略估計,疫苗費用不超過5.69億元。

朱醫生認爲,HPV疫苗計劃除了能夠減低女性患上子宮頸癌的機會,做到防患於未然,長遠而言,亦可減輕政府日後因爲子宮頸癌帶來的醫療負擔,合乎成本效益。
「並非所有癌症皆可用疫苗預防。所幸是,子宮頸癌是少數有廣泛數據支持,能夠透過HPV疫苗有效預防的癌症之一。」朱醫生解釋。「當然,疫苗的保護亦非百分百,女士仍應定期進行子宮頸檢查。」
• • •
子宮頸癌疫苗應正名為HPV 疫苗?
事實上,香港目前只有7-10%的女學童曾經接種HPV疫苗,背後原因與大衆對疫苗的疑慮及誤解不無關係。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去年便於國際科學期刊《PLoS ONE》發表研究,指出即使疫苗接種計劃完全免費,接種率也可以低於20%,但若接種計劃配合校本模式以及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健康教育,接種率則可達80%。
「雖然香港是不少人眼中的國際大都會,但家長普遍對HPV疫苗仍存在許多謬誤,例如擔心接種疫苗等於鼓勵子女提早進行性行為,甚至濫交、又或擔心疫苗效用沒有足夠研究支持,會引致嚴重副作用等等。」朱醫生强調,「因此疫苗接種計劃需配合健康教育,讓大眾明白疫苗是保障健康的有效預防方法,在未接觸過HPV病毒前接種疫苗,能夠得到最大的保護,即使女性已有固定伴侶,亦可透過接種疫苗防禦未接觸過的HPV病毒類型。」
另外,朱醫生認爲,坊間把HPV疫苗稱作子宮頸癌疫苗,容易讓人以爲疫苗只作女性專利。「不論男性或女性,亦有機會感染HPV病毒,而長期感染則會導致不同的癌症及病變。例如,男性患上由HPV病毒引致的咽喉癌,比例上較女性高出數倍,近年亦有上升趨勢,因此HPV疫苗絕非只限女性。」
朱醫生補充,男性感染HPV病毒後有機會傳染女性,尤其現今社會支持男女平等,政府的疫苗計劃應以兩性皆可受惠為長遠目標。他寄望,香港終有一日亦可成爲一個沒有子宮頸癌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