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是否記得,於去年三月,食衛局副局長徐德義曾表示5.9%的醫生人手流失率乃屬正常現象嗎?但當醫生聯群結隊地離開公立醫院已成常態,正常一詞還該如何定義?
• • •
人手問題非一日之寒 到底是誰之過?
面對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月賺二十萬的上級和部門總管們,日花數小時,每星期便花上數天的時間,坐在圓桌旁,滔滔不絕地討論和發表如何加長服務時間以應付種種挑戰的偉論。與此同時,又有多少前線醫生和護士已經筋疲力竭、意興闌珊,萌生離開公立醫院的念頭?
到底,政府和醫管局管理層是否真正了解醫生離開公立醫院的原因?對於在前線工作的醫生來說,或許位處高層的醫生減少開會的時間,轉到前線幫忙,已經可以大幅減輕前線醫生的負擔。對於人力不足的問題,管理層能否直接承認是管理上的缺失,繼而再積極尋求解決方案,而非一直多加掩飾?
去年,醫管局在不增加人手的原則下,宣佈推行24小時通波仔服務計劃,到最後成為了13位心臟專科醫生離開醫管局的導火線。想必當時在公立醫院輪候治療的一眾患者心中,一定充滿惶恐,擔心本已輪候多時的治療,會否因為人手加劇流失而雪上加霜?
在處理人手短缺的問題上,醫管局管理層的慣常做法離不開口頭鼓勵每一位同事,强調在艱難時期不要計較多付出,只要每人多付出一步,便可以舒緩大家都面對的人手短缺問題。為了在非常時期鼓勵醫生主動增加工時,醫管局甚至願意支付超時工作的工資,所以繳付超時工作的工資,已經成爲醫管局多次向政府申請特別經費的理由。至於遇到萌生去意的醫生,醫管局就以升職、加薪等方法挽留人才,除了在沒有完善規劃之下增加醫療成本,方法亦治標不治本。
• • •
具經驗醫生離職 經驗斷層出現
在上一篇文章提到,癌症不但影響患病的病人,更影響病人的家屬。事實上,腫瘤科醫生也深陷水深火熱的人手短缺問題當中。在過去短短三年之間,已經有30位臨床腫瘤專科醫生離開醫管局,轉投私人醫療機構及私家診所執業。而且,多數離職者也是相當具經驗的專科醫生,有些更是位列最高級別的部門總管。
流失醫生階級 | 瑪嘉烈醫院 | 威爾斯親皇醫院 | 東區醫院 | 伊利沙伯醫院 | 瑪麗醫院 | 屯門醫院 | 聯合醫院 |
專科醫生 (Specialist) | 1 | 1 | 1 | 2 | 3 | 0 | 0 |
副/顧問級醫生 (Consultant) | 4 | 2 | 1 | 4 | 2 | 4 | 0 |
部門總管 (Chief of Service) | 1 | 1 | 0 | 2 | 1 | 0 | 0 |
根據醫管局2016-2017統計年報顯示,臨床腫瘤科專科門診總人次超過40萬。以下是每間醫院的人次和專科醫生統計:
瑪嘉烈醫院 | 威爾斯親皇醫院 | 東區醫院 | 伊利沙伯醫院 | 瑪麗醫院 | 屯門醫院 | 聯合醫院 | |
2016/17 就診人次# | 53027 | 83834 | 50717 | 98024 | 55761 | 57944 | 10591 |
現存專科臨床腫瘤醫生數目^(Specialist) | 12 | 34 | 8 | 19 | 21 | 14 | 4 |
在表格中可以看到,每一間醫院的腫瘤專科門診所應付的就診人次,與醫生數目的比率都各有不同,到底醫管局根據什麼準則安排人手?
如果以兩所教學醫院的就診人次,與專科醫生平均比率為基準,其他醫院的人手絕對是嚴重缺乏。再者,若果兩所教學醫院的人手根本已經嚴重不足,那麽其他醫院的人手短缺問題便更加不堪設想。若果其他醫院要拉近與兩所教學醫院的就診人次與醫生比率的距離,瑪嘉烈醫院需要增加9位、東區醫院則需要增加12位、而伊莉莎白醫院就需要增加20位-總共49位臨床及內科腫瘤專科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需要八年時間才完成基本專科訓練,因此即使醫管局希望增加有專科資格的人手,亦遠水不能救近火。如非向外招攬人才或推行公私營協作計劃,恐怕也要4-5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從現時的Trainee訓練出49位專科醫生。現存只有112位醫管局的臨床和內科腫瘤科醫生,難以長遠地應付日益增長的患癌人口。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的出現本能夠改善癌症病人的存活率,無疑是癌症病人的福音,但卻諷刺地加劇腫瘤科醫生的負擔。
具經驗的專科醫生離職,令臨床腫瘤科出現經驗斷層的局面。同時間,亦難免降低仍在受訓的腫瘤科醫生的質素。一些發生在臨床腫瘤科的零星醫療事故,已令市民對公營醫療大失信心,也增加市民尋求私家醫生第二建議的需求,變相增加病人和家人的經濟負擔,而且相信醫生心裡亦絕不好受。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除了使用藥物治療病人,還需要向有需要的病人提供電療服務。曾聽聞不少醫生訴説,應付門診的工作已經佔據他們的大部分的工作時間,加上醫管局盛行開會文化,進一步剝奪他們實際為病人進行治療的時間,唯有利用公餘時間,為每位需要電療的病人規劃電療方案。仍然留守公立醫院的他們,是愛,也是責任。
• • •
想閲讀最新的醫護人員博客文章?快點關注我們的Facebook Page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