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莫樹錦教授專訪】成功兩大法則 活出豐盛人生

相關文章

莫樹錦教授
莫樹錦教授
腫瘤學系系主任 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院士(FASCO)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董事局成員 (2018年6月至2022年5月) 國際肺癌研究協會前任主席 莫樹錦教授重點研究與肺癌有關的生物標記和分子標靶治療。他是肺癌研究組的創辦人之一,領導多個重要的跨國臨床研究,奠定了肺癌個體化治療的基礎。

除了上班工作,你會怎樣定義你的人生?不時有報導指香港的工作時間冠絕全球,打工仔抱怨時間被工作填滿,除上班工作以外,生活只落得一片空白,枯燥乏味。然而,細想之下,現實中卻不乏活得多姿多彩的人,除日常工作以外,還精通多個範疇,彷彿有用不盡的時間,一人分飾多角,同時演活幾段人生。

說到樣樣皆精,國際肺癌權威莫樹錦教授可謂當中的表表者。莫教授多年來致力研究肺癌治療,去年10月獲歐洲腫瘤學會(ESMO)頒發「終身成就獎」,成爲首名獲此獎項的華人,更被學會譽為「腫瘤學傳奇」,對全球肺癌研究帶來重大貢獻。科研工作以外,莫教授又於香港中文大學擔任腫瘤學系系主任,在大學裏春風化雨。以爲莫教授只發表科研文章?打開報章,不難發現莫教授定期撰寫專欄,去年更出版第八本著作,與讀者分享醫學領域内外的所思所想。

問到莫教授到底有何秘訣,活出如此豐盛人生,莫教授用兩個「D」總括:Delegation(授權)和Discipline(自律)。

• • •

Delegation:建立志同道合的團隊

「不論發展公司業務,還是管理大學工作,成功的關鍵都離不開團隊。」莫教授解釋,「無論一個人有多出衆,單憑一人之力是不可能勝任所有工作。所以,必須要建立一支志同道合的團隊,讓大家創造和專注追求同一個願景。」

莫教授表示,合作講求信任,所以建立團隊,亦視乎能否找到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即使願意和懂得delegate,亦要找到適合的人選去delegate。」

至於建立團隊後如何培養團隊,如何維繫與團隊的合作關係,莫教授則認爲,這講求團隊領袖的胸襟,「以發表科研結果爲例,假如每次都只是寫上自己的名字,早晚有一天,沒有人會找你合作進行研究。」

莫樹錦教授獲歐洲腫瘤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莫樹錦教授(左二)獲歐洲腫瘤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表揚他的研究改寫全球肺癌治療的準則,是首名獲此獎項的華人。(相片由歐洲腫瘤學會提供)

莫教授强調,作爲團隊的領袖,必須懂得如何與團隊分享成績和榮耀。在歐洲腫瘤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的典禮上,莫教授將成就歸功於多年内志同道合的戰友,並決心要攜手創造希望,一起向肺癌宣戰,正正體現他對於建立和帶領團隊的價值觀。

• • •

Discipline:習慣後便不會覺得困難

談到自律,莫教授說要歸功於自己的母校聖士提反書院,「當年12歲的時候父母把我送到聖士提反書院,過上寄宿的生活,7時起床整理床鋪,7時15分便要到操場做早操,不知不覺間便漸漸養成自律的習慣。」他笑言,「如果大家將來有小朋友,送小朋友到寄宿學校讀書也是不錯的想法。」

直到現在,莫教授仍然維持著每天6點半起床跑步的習慣,「想要培養新習慣,一件事情必須自律、持之以恆去做。當成爲習慣之後,你便不會覺得困難或辛苦。」他補充,「培養習慣之後,你便可以估算每樣習慣需時多久,一天的時間分配便可以更有效率。」

知易行難,新一年開始,你又會建立屬於你自己的Discipline嗎?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醫療進步-父親給我的啟示

我深信所有的專家醫護人員也是抱着良好的願景。衷心希望所有的醫療進步醫療改革不是以疾病為中心,而是以病人為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