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踏進腦神經科專科韓方光醫生的診症室,便看見牆上掛著英超球隊利物浦和利物浦名宿謝拉特的海報。韓醫生自小愛看《足球小將》,不過直到大學時期才第一次接觸足球運動。不講不知,原來醫學生是不少校隊的骨幹成員,「因爲醫學生較其他學系需要修讀較長時間,所以當其他學系的隊員畢業之後,不少留下來的醫學院隊員都自然成爲球隊的中流砥柱。」
韓醫生猶記得,當時自問體能不錯,於是便膽粗粗投考校隊。他笑言:「最初技術比較生疏,唯有請教隊中師兄,有何改善控球技巧的秘訣,豈料師兄竟引用《足球小將》裏,主角戴志偉常說的『足球是我的朋友』這句經典對白,告訴我不要離棄我的『朋友』!」雖然這句指點讓韓醫生哭笑不得,但自此足球便與他結下不解之緣。

• • •
冷靜制定戰術 把握治療中風黃金期
受《足球小將》裏戴志偉的角色影響,韓醫生在綠茵場上也司職中場指揮官的位置,不論球隊是專注防守,抑或轉守為攻,節奏須拿捏得宜。雖看似與韓醫生作爲腦神經科專科醫生的角色扯不上任何關係,實則兩者有不少相似之處。
常説救治中風病人需把握治療黃金期,節奏可謂比足球場上更加緊凑。韓醫生解釋,「治療中風病人爭分奪秒,但施行治療之前,須判別病人屬於哪一類中風,皆因兩類治療手法截然不同。若病人出現出血性中風(俗稱:爆血管),或需立刻動手術止血;但若病人出現腦部血管阻塞,即缺血性中風,便有可能需要注射溶血劑,令血管回復暢通。倘若病人本來已處於失血狀態,而醫生判斷錯誤並注射溶血劑,後果便可想而知。」韓醫生補充:「雖然單從病徵分析,仍可初步評估病人屬於哪一類中風,但即使由最頂尖的腦科醫生估計,仍會有10%出錯的機會,故此醫生必須先替病人進行電腦掃描,才能夠辨別治療方向。」
• • •
面對年過90的病人 應進攻或防守?
此外,評估病人的中風風險之後,醫生亦需要按照病人的身體狀況,制定合適病人的治療方案。
「足球場上有進攻和防守,治療中風病人亦然。到底應選擇手術等較進取的方法,還是較保守地透過藥物控制血壓,最終亦視乎病人的身體狀況、手術風險、病人和家人的意願等各樣因素。」
韓醫生舉例較早前一個91歲病人的危急個案,病人的主要血管出現閉塞,影響右邊手腳及説話能力,倘不盡快進行任何治療,病人有可能半身癱瘓,日後難以進食,或須插喉維生。千鈞一髮之際,便需憑藉醫生過往的經驗,以及參考過往同類手術的成功率,再作決定。「當時評估過情況,認爲有八至九成機會疏通血管,加上考慮到患者在不進行手術的情況下只能作簡單護理,日後亦不能排除出現其他併發症的機會,故此與家屬商議之後,便決定替患者進行手術,所幸手術亦十分成功。」韓醫生表示,好比每場足球比賽變化萬千,每種中風治療方案亦未盡相同。他强調,不論進攻、防守,最重要讓患者和家屬知道每個治療方案的利弊,讓他們有選擇。
• • •
為賽事做好準備 提升戰勝中風機會
韓醫生坦言,不少病人直到中風病發才求醫,治療往往較爲棘手,「情況來得緊急,治療風險亦較高。」因此,韓醫生建議,有病之前便應該先了解和管理風險因素,「對於任何病症而言,預防永遠勝於治療。假如有家族病史,除留意是否有三高之外,還應接受進一步檢查。若年事已高,即使平時不曾察覺有任何病徵,也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留意有沒有一些隱形病,例如心房顫動、血管閉塞等等。」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踢一場足球比賽,球員和背後整個團隊所付出的時間和努力必不可少。不想他日遇見中風這個人人聞之喪膽的對手,便更加應該及早準備,早作預防,每天用心經營自己的健康。
• • •
足球講求團隊合作,治療中風患者亦然。按此閲讀韓方光醫生的下半部分專訪,了解跨專科合作如何拯救中風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