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大灣區醫療融合】港醫:香港可把握醫療優勢 填補内地缺口

相關文章

劉仲恒醫生
劉仲恒醫生
劉仲恒醫生是位私家執業的放射科醫生,同時亦是香港願望成真基金主席。生於香港的他,主要在本港及加拿大接受教育。他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並於香港完成其放射専科的實習, 曾於美國史丹福大學、杜克大學、北卡羅萊納大學深造,並考獲英國皇家放射科學院院士、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等名銜。劉醫生於香港政府醫院服務超過十年,任職副顧問醫生,其後於全仁醫學診斷中心擔任放射科顧問醫生。好學不倦的他近年更於香港大學分別完成了公共健康碩士學位及公共行政碩士學位。

去年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立法會答問會時表示,内地城市發展急速,香港不可以再「食老本,等運到」,揚言要提升香港的優勢產業、開拓新經濟。此番話聼上去有點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但屈指一算,香港所依賴的經濟引擎確實寥寥可數,離不開金融、旅遊、物流等傳統產業。即使論近年政府大力推動的創科產業,位處一河之隔、同在大灣區的深圳也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細心回想之下,曾被歸爲六大產業之一的醫療行業,又能否成爲香港的經濟出路?香港的醫療水平一直位處世界前列,醫護人員又能否利用自身優勢,擴大本地醫療業界在國内的市場?

「大灣區登記的人口高達六千萬,若連同非登記居民則達到一億七千萬人……内地居民對優質醫療服務及高端醫療儀器等的需求很大,尤其是國內居民對香港醫療人員的質素和技術等軟件方面依然是比較有信心,配合一站式全方位專業醫療健康及醫學美容服務,有望吸引區内更多客戶。」曾多次到大灣區出席會議及交流的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醫藥衞生大健康委員會委員劉仲恒醫生認爲,業界若能把握機遇,便可以在不同層面填補大灣區的專才缺口,拓展香港醫療業界在内地的發展空間。

• • •

香港醫療優勢成進軍大灣區契機

今年二月,中央正式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當中提到多項涉及醫療發展的政策方向,包括鼓勵本港的醫療機構及專業團體到大灣區發展、創造便利港人北上養老的條件等等。劉醫生解釋,對比CEPA只針對個別行業環境性的方便,大灣區發展規劃是更高層次的政策方向,配合港珠澳大橋及高鐵打造出一小時生活圈,旨在方便區內居民的人流和經濟往來,而且國家及政府的支援亦會更多,市場更龐大。他認爲,「倘能充分發揮三地的綜合優勢,將有助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的發展,從而提升整個灣區的全球競爭力,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

劉醫生指出,香港人口有增無減,但仍能成為世界最長壽城市之一,醫護人員的努力和公共衞生政策可謂功不可沒,如能將香港的醫療管理模式輸入到內地,一方面可以在國内醫療改革中發揮重要角色,促進兩地醫療體系融合及方便市民;另一方面,國内對本港醫療體系的管理人才及前線醫療人員的需求也會顯著增加,帶來的競爭也為從業員帶來更佳的待遇。此外,國內可提供眾多病例,有助業界進行臨床科研及培訓,加強醫護人員對不同疾病及治療方式的了解。

劉仲恒醫生

劉醫生直言,本港醫療服務及管理模式達國際水平,即使國內醫院的醫療儀器及設備等硬件有一流的配套,但軟件如人才、醫療系統仍有不足之處,例如部分具療效的藥物未有進口內地,因而成為本港業界進軍大灣區的優勢。他又謂,綱要中提及大灣區居民可以購買本港公司的醫療保險,令他們對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更大,也為保險業界的發展帶來一大契機。

• • •

大灣區醫療發展 政府角色關鍵

本身是全仁醫務中心創辦人的劉醫生,洞識到內地居民對優質醫療殷切的需求,亦沒有錯過時機,毅然打入國內市場。由於中心已累積了不少經驗,因此劉醫生對在大灣區發展相當有信心,亦相信進軍大灣區是市場大趨勢。據他所知,現時多個同業已經正磨拳擦掌,展開相關的部署工作,不久將來會看到本港醫療在大灣區提供各項服務,甚至將來發展至港人可以在大灣區享有本來在港的醫療福利,惠及在大灣區內居住和生活的港人,讓他們可以繼續享用優質的醫療服務,望能減輕本地公營醫療體系的壓力。「例如香港人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求診,有些藥物在國內購買相對香港便宜,因此可以幫到部分經濟困難的病人,長者亦可以以較優惠的價錢使用更優質的養老設施等。」

對於有言論指大灣區醫療融合或會分薄香港醫療資源,對此,劉醫生期望政府能以「帶頭」的身份,領導業界促成整個發展計劃,在向內地相關部門爭取放寬及簡化本港醫護人員到大灣區執業的手續的同時,亦要加強醫療管理人才培訓,以減輕輸出服務對本地的醫療體系造成的壓力。

機會在前,但業界想輕易進入內地市場並不容易。除了業界的持續努力及不斷進步,政府的幫助對醫療業界能否進軍大灣區有關鍵作用,包括協助發展醫療旅遊、跨境轉介及轉送病人等。

劉醫生坦言,本港業界缺少在內地市場營銷及開業的知識,更不熟識內地相關法規,「法規我們要去認識及要熟習過程,例如在香港開診所,醫生可以自己一手一腳完成,但要進入內地市場有一定困難,因此不能單靠業界,亦需要內地這方面的專業協助才能事半功倍。」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細胞治療】CAR-T治療漸趨普及 陳志峰教授:需...

細胞治療利用基因編輯精準治療遺傳病及癌症等疾病,治療個人化,變化既大亦快,港大臨床臨床教授陳志峰認為,社會應盡早應對及加快註冊審批,讓病人及早受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