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情緒都會傳染!及早察覺警號 提升家庭精神健康

相關文章

吳崇欣
吳崇欣https://www.mindfully.hk/
我是本地註冊的臨床心理學家 (我的資歷),曾在醫管局屬下醫院及非牟利團體任職。在私人執業期間,我治療患有抑鬱症、各種焦慮症、複雜性悲傷等病人,有些曾有兒時創傷、患重病(如癌症)或受人際關係問題困擾。我的主要治療手法是認知行為治療、情緒導向治療、哀傷治療、存在主義治療及靜觀等等 (詳情見此)。 過去,我花了不少時間與患重病、甚至是即將離世的人一起,也和他們的家人共度不少光陰。我甚至為其中一個已去世的病人出版過她的生命故事。我也在香港綜合腫瘤中心服務癌症病人 (見此) 。我在兒童評估方面也頗有經驗,包括認知能力、專注力、視覺與聽覺記憶、執行效能和讀寫障礙等。 我非常喜歡靜觀,親身感受它為自己帶來的轉變。也因為靜觀而學會了疼痛靜坐(Pain Meditation),讓自己在沒有任何藥物協助的情況下可以不啍一聲地順產(詳情見此)。因此我對靜觀的作用很有信心,希望在治療工作上可以應用。我完成了靜觀導師培訓課程,並參與和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項目。我也為志願機構舉辦工作坊,並舉辦公開課程教授靜觀。(最新課程見此) 我對以心理學的知識助人充滿熱誠。在面臨各種心理困擾、身體頑疾、死亡等沉重議題當中,讓我更相信人具備成長與自療的能力。我為能夠與個案分享他們的生命故事感到榮幸,並同時視之為與個案一同成長的過程。

文章同時載於AXA Blog及Emma by AXA(AXA安盛的手機應用程式)
AXA安盛的一站式手機電子服務平台現已推出,用戶可瀏覽健康相關的文章。
iOS下載:https://apps.apple.com/hk/app/emma-by-axa/id1456962787?l=en
Android下載: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axa.hk.emma&hl=en

情緒問題好比傳染病,容易在人與人之間蔓延,尤其在家庭之中,假如其中一位家人出現情緒問題,其他家庭成員亦難免會受波及。適逢5月15日是聯合國訂立的國際家庭日,大家不妨多關注家庭中的精神健康問題,多關心自己身邊的家人。

• • •

子女性情大變 背後暗藏危機?

曾經有一個案,丈夫長期不在家,加上妻子覺得丈夫處處隱瞞,令夫妻關係出現裂縫。由於妻子失去丈夫的心理支持,便將期望完全托付於自己的兒子身上。雖然兒子的年紀尚輕,但無形中卻要肩負起爸爸本來應盡的責任,每當媽媽感到失落,兒子便想盡辦法令媽媽開心,即使飽受壓力,也害怕令媽媽傷心,繼而壓抑自己的情緒。

媽媽又視兒子為傾訴對象,甚至對兒子訴説丈夫的不是,令兒子一方面既憎恨爸爸,另一方面又因爲爸爸始終是自己的至親,感到進退兩難,矛盾的壓力令原本活潑開朗的兒子變得沉默寡言,又經常對媽媽發脾氣,情緒一發不可收拾。

子女性情大變

媽媽見兒子的性情大變,便帶兒子一同求診,原本以爲兒子有情緒病,怎料經過幾番傾談和評估後,才意識到原來是自己一直受抑鬱症困擾,負面情緒壓到兒子透不過氣來。

• • •

精神健康轉差的四大警號

事實上,小朋友的行爲突然間出現轉變,有可能是父母精神健康轉差的警號。由於小朋友的言語表達能力有限,唯有用各種行爲表現自己的情緒,例如變得暴躁,難以入眠或經常醒來、發惡夢、或對越來越多事物產生恐懼等。一些家長甚至誤以爲小朋友患上自閉症、過度活躍症,但這些病症屬先天性發展障礙,行爲轉變不會一時三刻。

類似個案屢見不鮮,皆因多數父母將所有資源和時間都投放在子女身上,容易忽視自己的精神健康狀態。愛錫子女,亦應愛錫自己。想知道自己的精神健康有否轉差,可留意以下警號:

  1. 睡眠質素轉差:經常失眠,或半夜醒來後難再入睡,導致白天精神不濟,沒精打采。
  2. 情緒低落:長期處於情緒低落的狀態,就連過往最愛做的事情也完全提不起勁。部分人更會食慾不振,甚至懶得進食,失去自理的動力。
  3. 心情煩燥不安: 長期感到人容易被激怒, 或有時發現自己對事情有不合比例的誇大反應, 例如不時控制不了自己責罵他人。
  4. 有自殺念頭:到了這個地步,通常患者也意識到自己的精神健康出現問題。有自殺念頭的人士會認爲無任何辦法解決面前的困難,感覺前路沒有希望。

不當關心方式 隨時弄巧反拙

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精神健康轉差的人未必能夠意識自己出現問題,因此,一家人應該多互相關心彼此的情緒變化。

家庭精神健康

不過,就算察覺有異常,亦切忌過分進取給予意見,説一些「我講你又唔聼」之類具侵略性的説話,否則隨時引起反效果。家人可嘗試告訴對方自己的觀察所得,例如「我最近看見你悶悶不樂」,嘗試從一個關心的角度,跟對方打開話匣子,看看對方是否願意吐露更多, 才有機會踏出一步會見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尋求專業意見。

• • •

以上內容獲AXA安盛醫務總監 — 醫療及僱員福利業務 邱家駿醫生 審核。

提供的資料和材料屬一般性質且不會構成AXA安盛香港的醫療或健康建議,並且是在「按現狀」和「可使用」的基礎上提供,沒有任何類型的明示或暗示陳述及/或保證。儘管AXA安盛香港已採取合理程度的謹慎提供該等資料和材料,它們並非特定與您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健康或醫療狀態或特定需求有關。AXA安盛香港和我們有關或控股公司不會就所提供的資料和材料沒有侵權、安全、準確、完整、充分、合理、切合用途或沒有電腦病毒承擔任何保證或責任。對於與資料和材料有關的任何錯誤、不準確或遺漏而起的任何損失、損害、成本或其他開支,不論是全部還是部分,也不論是直接或間接, AXA安盛香港及與我們有關的公司和控股公司在法律沒有排除該等責任的範圍內都不會接受任何法律責任。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晚期大腸癌藥凱旋卻未能回歸香江 盼醫生支持指定用藥...

一種用於晚期大腸癌藥的新藥「呋喹替尼」,成功通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審批上市,但這藥何時能惠及香港病人就仍是未知之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