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香港醫療改革】癌症服務重中之重 如何實現對癌症策略的期盼?

相關文章

健朗
健朗
醫療科學學士、公共衛生碩士

不知不覺間,2019 年已過了一半,社會呼籲醫療改革的聲音依舊源源不絕。 不過,現時社會與政局不穩,推行醫療改革可謂舉步維艱。試想,如果政策能夠以人爲本, 市民安居樂業,人人衣食無憂、豐衣足食,甚至每家努力付出的市民都坐擁千尺大宅,還會否繼續有人站台抗議政府?健康是人類最基本的要求,而醫療可謂是社會發展的基石,縱然醫療撥款有限,而每當政府推行新政策都困難重重,但筆者仍然希望政府能夠迎難而上,盡力改革香港醫療制度,為市民提供更完善的醫療服務。

• • •

提升市民健康素質對抗癌症

癌症治療服務可謂醫療改革的重中之重。由於現時大部分先進的癌症治療服務仍然處於自費狀態。 萬一病人及其家屬沒有保險的保障,亦沒有足夠的儲畜, 便很容易陷入財政困局, 難以獲得最有效的治療。 中低收入家庭甚至因爲得不到政府資助而負上沉重債務,間接導致跨代貧窮。

世界衛生組織指引指出, 健康生活和飲食配合癌症預防及篩查,能夠有效降低患癌風險。 鑒於人口老化,筆者希望政府和醫管局能夠認真考慮以下建議,應對長遠挑戰:

若能夠提升市民對癌症及治療的健康素質(Health Literacy),可讓市民更容易吸收健康資訊和判別資訊的真僞。 國際間也有數據顯示健康素質與降低死亡率有重大的關係。 臨床方面,如果公衆能提升對基本醫療的認知,能大大縮減醫生解釋病況所需的時間, 加强醫生與病人互信,避免病人浪費金錢從不同醫生尋求重複的建議(所謂doctor shopping)去確認治療方案的真偽。 於此同時, 為健康教育定位, 從而提升全民的健康素質,也是相當重要。

• • •

加强上游預防措施 鞏固基層醫療服務

治未病的概念是指先洞見疾病,並採取預防性治療,減低發病或病情轉變的可能性。例如癌症篩查服務已被國際不同組織證實對預防癌症尤其重要。

早在香港回歸前,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榮休教授楊紫芝已經與政府研究, 並指出基層醫療(Primary Care Service)的重要性,更一直提倡和定下基層醫療改革方針。香港特區已成立22 年,過往特首在任時, 基層醫療一直被忽視。 直到現任特首上場重提此事, 政府才真正落實建設和推行由第三方管理及運作的社區康健中心。社區康健中心如能夠提升市民健康素質或進行癌症篩查,或進行有關轉介, 或有機會減低市民患癌風險,繼而長遠地減低醫管局臨床腫瘤部的負擔。

解決醫管局人手問題非一朝一夕之事。要解燃眉之急,聘請海外回流港人醫生及促進公私營合作是權宜之計。社區康健中心作爲基層醫療焦點,安排病人轉介,令病人正確使用公營和私營的醫療服務有著重大的責任。如市民使用私營診所服務,便需繳付私家家庭醫學專科的診療費用,因此政府盡可能都需要考慮建立政府認可的私家診所網絡,確保醫生不會收取過分高昂的費用,讓市民安心使用政府醫療券。又或者,對於透過社區康健中心轉介到私家醫療機構診療的市民,政府可考慮提供有限度的補貼。

• • •

擴濶預防癌症的疫苗及藥物的覆蓋

現時能透過疫苗預防的癌症包括乙型肝炎引致的肝癌和HPV所引的癌症。 政府應加强對適齡嬰兒、學童及其家長對疫苗的認知,以增加接種率。除此之外, 政府亦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引,擴展預防HPV疫苗接種計劃至全面覆蓋9-14嵗的女學童及適齡男學童。若果衛生署人手不足,政府能否賦予已經在香港注冊的藥劑師在有衛生署醫生的處方或許可下,幫助市民注射疫苗?

預防癌症藥物方面,最新一代丙型肝炎抑制劑已經能夠減低由丙型肝炎引致的肝癌高達90%以上。醫管局應全面放寬,不只是進展至第2至第4期肝硬化(F2-F4 的 fibrosis 期數),而是 0期的病人也可以接受全數資助最新一代丙型肝炎抑制劑治療。

• • •

與稅務局部商討增加煙酒稅/罪惡稅(Sin Tax)

吸煙、飲酒都是是證實會增加患癌風險。筆者建議加大和擴展酒精稅,以覆蓋所有酒精產品。 加大香煙稅,可以間接調高未成年人士接觸香煙的門檻。 但同時,衛生署與海關跨部門合作,以及警察打擊走私香煙活動均缺一不可。

• • •

透過公私營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讓市民及早診斷

向市民提供資助能夠加快診斷時間,令病人可以把握治療黃金期。 癌症病人可謂與時間競賽,不能浪費一分一秒。現時政府應該已經意會到,現時在私營機構執業的,佔全港所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的大約三分之一人數,實爲高度失衡。 故此,公私營合作在無法推行「錢跟病人走」政策的前設下是唯一可行的出路。 此外,此舉政府還需要與私家醫療機構在考慮費用和資源方面進行接軌工作,盡可能在不需病人掏出大量額外金錢的情況下得到即時診斷服務。

• • •

引進先進及高效的癌症藥物治療

癌症治療離不開手術,電療,化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筆者估計政府會透過以下機制提供資助(供讀者參考):

  1. 恆常撥款提供資金予醫管局以招標形式採購價錢相宜的藥物(多數也是不超過採購成本為每個病人每月$5000港元的藥物),
  2. 比較昂貴的藥物(採購成本超過每個病人每月$5000港元的專利藥物) 醫管局會以撒瑪利亞基金贊助以醫管局定義上為較窮的病人。
  3. 如果平均每月每病人的專利藥物採購成本超過$5,000和少於$20,000,醫管局則會建議政府透過關愛基金資助以醫管局定義上為較窮的病人。
  4. 以上的兩項基金,都不會資助能夠全數支付藥費的病人(請參考醫管局經濟審查機制及準則)

所以,如果政府能充分溝通以上採購費用的定位,而藥廠同時亦能符合以上準則作藥物定價,多數藥物都能被納入藥物名冊及資助範圍。故此政府應該積極與藥廠商討納入藥物的安排, 吸引藥廠主動設立用藥資助計劃, 好讓病人在資金短缺時也可接受最新和最有效的治療。

政府的醫療支出日益增加,有增無減。招聘額外醫生、採購昂貴藥物均需要長遠的部署。以現時的收費和預算制度,相信絕對不能滿足現時市民的實際醫療需求。政府需要時刻透過民意調查充分了解市民對醫療的支付能力,或自資醫療費用的意願,定時為診療收費作出調整。此外, 進一步提升公營醫療費用的透明度(包括自費項目)也能夠讓市民未雨綢繆。 如果市民知道自費藥物如此昂貴,儲畜和購買保險或其他保障的意欲亦可能因此增加。

• • •

加強癌症個案經理、護士和藥劑師服務

癌症診療與時並進的同時,臨床診斷和複雜性亦大大增加,令診症時間延長。 在不能即時增加專科醫生數目的限制下,加強個案經理、護士和藥劑師服務,能夠發揮減少醫生負擔的作用。 例如向病人講解醫生處方治療的原因、有關治療的成效和副作用以及所需的自費費用,都能提升臨床癌症治療服務的質素,達至全方位的支援。

筆者僅此希望政府可以接納以上建議,推行醫療改革,為市民提供高質素癌症診療服務。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醫療進步-父親給我的啟示

我深信所有的專家醫護人員也是抱着良好的願景。衷心希望所有的醫療進步醫療改革不是以疾病為中心,而是以病人為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