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長命 – 是恩賜還是折磨?

相關文章

麥肇敬醫生
麥肇敬醫生
麥肇敬醫生為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麥醫生現為香港醫學會副會長,亦是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多年來一直熱心於各種公共健康議題。

隨著生活和醫療水平的提高,人類的平均壽命相比上世紀有顯著的增長,而香港人平均壽命更力壓各國成為世界第一。長壽固然值得高興,但同時亦帶來另一個問題 – 癌症。在筆者還是學生的年代,末期癌症被視為不治之症,而治療的方案也只有化療和電療,雖然能延長病人數月性命,但嚴重的副作用往往使人卻步。近年醫學界對癌症的研究出現突破性發展,而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的出現更有望把癌症變為長期病。由於療效出眾和副作用輕微,各大權威指引紛紛把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納入不同癌症的一線選擇,但病人往往因昂貴的藥費而未能受惠。

嶄新療法的出現也為公營醫療系統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幫助病人的角度出發,如何分配有限資源使最多病人能受惠於新藥成為了一個重要課題。從管理角度出發,病人壽命大幅延長會使已經崩潰的公營醫療系統百上加斤,而林林種種由藥廠提供的病人資助計畫也為前線人員帶來沉重負擔,如何解決人力資源問題成為了政府和醫管局必須正視的問題。

為了長遠解決腫瘤科資源和人手不足問題,政府在七月時公佈了《香港癌症策略》,主要從七大範疇為未來作出規劃,包括癌症監測、預防和篩查、及早發現和診斷、適時及有效的治療、科技與支援、存活及紓緩治療,以及癌症研究。當中最令人鼓舞的措施是擴闊免疫治療在公立醫院的應用,把免疫治療列入皮膚癌、腎細胞癌、肺癌和頭頸癌這四種常見癌症的自費藥物名冊,使更多病人能夠受惠。

作為一名醫生,能看見眾多病人獲得更佳的治療方案固然可喜,但作為一名泌尿科醫生,看見眼前一班患上膀胱癌的病人未能受惠於這份長遠癌症策略,實在令我百感交集。膀胱癌,相比起其他癌症如肺癌,是比較罕見的,每年新症個案大概為400宗,而每年死亡個案約有200宗。患上膀胱癌的個案主要是男性,患病風險隨著年齡而增加。由於病徵和前列腺肥大類似,容易令人混淆,有為數不少的病人求診時已經是中晚期階段,腫瘤體積已經大得不能單靠手術完全切除。傳統上,醫生會先用化療把腫瘤縮小,再配合手術切除以控制病情。可是,由於患者普遍年紀較大和較為虛弱,他們的身體未必能負荷化療所帶來的副作用,所以醫生需要降低劑量以減少副作用,甚至只能以紓緩治療減輕病人的痛苦。

膀胱癌

免疫治療的面世為晚期膀胱癌的治療帶來突破性的發展,為不適合使用順鉑組合治療的病人帶來曙光。研究顯示,免疫治療作為一線治療的總緩解率接近30%,用於有顯示PD-L1蛋白的腫瘤病人身上,總緩解率更高達47%。此外,免疫治療作為手術前輔助藥物的潛力亦是不容忽視,最新的臨床數據指出,免疫治療配合手術的病理完全緩解率高達42%。

縱然免疫治療擁有非常優異的臨床數據,但礙於種種行政原因,醫生未能提供免疫治療這個選擇給膀胱癌病人。最主要的原因是根據醫管局藥物名冊的原則,醫生只能處方已被列入藥物名冊的藥物並須用於名冊內所列的相關臨床適用情況,並不能只按照最新的國際臨床指引和臨床數據決定用藥。由於免疫治療用於膀胱癌的療法並未列入藥物名冊,所以即使病人能夠負擔藥費,也只能望洋興嘆。

膀胱癌

據悉,醫管局轄下的藥物建議委員會已經兩次否決了把免疫治療用於膀胱癌的申請,原因是不符合成本效益。的而且確,膀胱癌的病人主要為長者,即使能完全痊癒,從成本效益上也不及把資源用在正值壯年的癌症病人。可是,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長者為香港的成功奉獻了大半生的努力,現在正正是政府應該報答他們付出的時候,我們又豈能單從成本效益的角度,剝削他們用藥的權利呢﹖作為公營機構的一員,我充分理解醫管局資源有限的現實,但從醫生角度出發,我衷心希望醫管局能儘快批准免疫治療用於膀胱癌的申請,使病人的絕望化為希望,可以免受癌症和化療之苦,安享晚年。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醫療進步-父親給我的啟示

我深信所有的專家醫護人員也是抱着良好的願景。衷心希望所有的醫療進步醫療改革不是以疾病為中心,而是以病人為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