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癌症精神健康】公營醫療資源緊絀 如何關顧患者心理需要?

相關文章

黃光磊先生
黃光磊先生
黃光磊先生為註冊精神科專科護士,亦爲香港心理社會康復協會榮譽秘書,在住院和社區精神科服務分別擁有20和17年經驗。按此閲讀黃先生的文章。

過往癌症幾近絕症,能夠僥倖逃脫癌魔的魔掌已甚爲難得,甚少有人談及癌症病人面對的精神健康問題。如今,隨著近年醫藥進步,癌症再非絕症,癌症病人在抗癌過程中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實在不容忽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 2002 年的報告指出,癌症患者的心理質素與治療成效有正面的關係。當患者經常處於負面或波動不穩的情緒,會削弱身體免疫系統,增加癌症發病及惡化的情況。負面情緒亦會減低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和依從性,對治療成效大打折扣。

• • •

男性癌症患者較怯於表達自己

香港心理社會康復協會榮譽秘書、註冊精神科護士黃光磊先生出席由社企銀騎士舉辦的《卵巢癌精神健康工作坊》時講述,曾有一名前列腺癌患者,治療成效和身體康復進度理想,惟因爲手術治療切除性器官後導致患者出現心理問題,加上妻子和子女無法明白患者所承受的精神壓力,令患者患上嚴重抑鬱症,無法工作和外出,更曾企圖自殺,經社區精神科提供心理支援後,情況才得以好轉。

黃先生認爲,男性普遍以强者自居,比較怯於表達自己的情緒,而女性則較傾向尋求協助,與專業人士討論自己面對的情況。黃先生指,部分患者以爲自己的負面情緒是治療副作用所致,其實是自己的心理問題作祟,認清問題根源才能走出困局。

• • •

公營醫護自發為病人多走一步

眾所周知,公營醫療的人手、資源緊絀,對精神科病人的支援本已不足,更遑論對癌症病人的心理支援。黃先生坦言,現時的癌症精神健康支援主要由社區的自發組織或有心人提供,醫院内亦有腫瘤科醫生和護士自發成立組織,望能為病人多走一步。

黃光磊先生

黃先生直言,公營醫療的資源分配需計算成本效益,惟沒有將患者因精神健康而導致的工作、社會損失計算在内,令資源側重於治療一環,有病醫病,缺乏預防性方針。

• • •

學習為自己管理情緒的方法

黃先生表示,負面情緒多少源於現實與期望的落差,「例如有女性癌症患者期望自己成爲一個好媳婦,還以生兒育女作爲好媳婦的標準,但當患上癌症導致無法生育,便要重新界定這標準。」

黃先生補充,每個人都曾經歷情緒,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決方法,因此,當患者感到失落的時候,可喚醒他們過往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有系統地認識自己的情緒階段及反應,為自己尋找出路。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致腫瘤科醫生的信

腫瘤科醫生不僅是一個醫生,更是一個心理輔導員和朋友。他們能夠理解病人的情況和需求,並給予他們最好的建議和支持。衷心感謝腫瘤科醫生的貢獻,並讚揚他們的勇氣和決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