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男兒有淚不輕彈?助男人抒憂解困的四個步驟

相關文章

吳崇欣
吳崇欣https://www.mindfully.hk/
我是本地註冊的臨床心理學家 (我的資歷),曾在醫管局屬下醫院及非牟利團體任職。在私人執業期間,我治療患有抑鬱症、各種焦慮症、複雜性悲傷等病人,有些曾有兒時創傷、患重病(如癌症)或受人際關係問題困擾。我的主要治療手法是認知行為治療、情緒導向治療、哀傷治療、存在主義治療及靜觀等等 (詳情見此)。 過去,我花了不少時間與患重病、甚至是即將離世的人一起,也和他們的家人共度不少光陰。我甚至為其中一個已去世的病人出版過她的生命故事。我也在香港綜合腫瘤中心服務癌症病人 (見此) 。我在兒童評估方面也頗有經驗,包括認知能力、專注力、視覺與聽覺記憶、執行效能和讀寫障礙等。 我非常喜歡靜觀,親身感受它為自己帶來的轉變。也因為靜觀而學會了疼痛靜坐(Pain Meditation),讓自己在沒有任何藥物協助的情況下可以不啍一聲地順產(詳情見此)。因此我對靜觀的作用很有信心,希望在治療工作上可以應用。我完成了靜觀導師培訓課程,並參與和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項目。我也為志願機構舉辦工作坊,並舉辦公開課程教授靜觀。(最新課程見此) 我對以心理學的知識助人充滿熱誠。在面臨各種心理困擾、身體頑疾、死亡等沉重議題當中,讓我更相信人具備成長與自療的能力。我為能夠與個案分享他們的生命故事感到榮幸,並同時視之為與個案一同成長的過程。

文章同時載於AXA Blog及Emma by AXA(AXA安盛的手機應用程式)
AXA安盛的一站式手機電子服務平台現已推出,用戶可瀏覽健康相關的文章。
iOS下載:https://apps.apple.com/hk/app/emma-by-axa/id1456962787?l=en
Android下載: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axa.hk.emma&hl=en

每年十一月,全球各地皆會響應一項名為「Movember」的慈善活動,以喚起公眾對男士健康的關注,尤其是精神健康。根據全球數據顯示,男性自殺率較女性為高,本港2018年發生955宗的自殺個案中,男性亦佔三分之二¹,反映男士的精神健康不容忽視。

男士傾向抑壓情緒 與社會定型有關?

在傳統思想的教育下,大部分男士們自小被父母灌輸「男兒有淚不輕彈」、「男人流血不流淚」等性別定型觀念。例如:明明跌倒很痛很想哭,父母卻說:「男仔唔可以喊!」;然後忍著淚爬起身,還會換來稱讚。眼淚彷佛與軟弱劃上等號,以致不少男士不敢流露脆弱的情緒,甚至將情緒抑壓收藏,自己也未必發現。

壓力情緒找不到出口

臨床上,大部分尋求心理輔導的男士,很多時已情緒爆煲或出現表徵問題,如患有抑鬱症、婚姻破裂、上癮行為等。但對於內心經歷的壓力、痛苦及難受等負面情緒,他們往往難以用言語直接表達,只著重敘述事件;即使臨床心理學家協助反映感受,部分男士也可能採取逃避的態度,避免承認、轉移話題或輕輕帶過,難以接納自己軟弱的一面,亦因此難以明辯自己的需要,即使心底裡渴望有人關懷、聆聽或重視等等,也不未必發現。

過度逃避易致上癮?

為了逃避面對情緒的痛點,男士較女士傾向於以逃避的方法處理,有時會出現上癮行為,最常見為酗酒、濫藥或賭博等。曾有一名男士經歷喪親之痛,夜夜無眠,於是開始依賴安眠藥;由於覺得有幫助,漸漸由每天服用一粒增至五十多粒,造成濫藥問題。但上癮行為只是表徵問題,必須由淺入深了解上癮行為的根源,不宜操之過急。

學會釋放情緒才有救?

當閏密滿懷心事,悶悶不樂,不少女性會安慰道:「說出來舒服一點!」惟男士的思維模式較注重結果,如說出來無助解決問題,寧願「有苦自己知」。但學會分享以釋放情緒並非唯一方法,有些男士會做運動或與朋友飲酒睇波減壓,雖然過程中沒有談及處境感受,但亦有助他們釋放情緒或感受到支持就已經足夠。

部分男士會利用工作麻醉自己,假如工作能讓他淡忘情緒的困擾,甚至為他帶來成就和讚賞,亦非壞事。但若為逃避感受而引致忽略自己,如睡眠不足、飲食失衡、缺乏運動和社交生活和忽略家人等,那就必須正視!歸根究底,保持平衡的生活有助促進心理健康,工餘時間可多做運動、靜觀練習,親親大自然等。

關懷男性

關懷男士的四個步驟

有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兩性處理情緒的方式截然不同;女性擅於宣之於口,男性傾向隱藏。作為身邊的朋友,我們又可如何關懷他們呢?可參考以下四個步驟:

  1. 細心觀察
    男士未必習慣傾訴心事,當情緒受到困擾時,或會神色有異。作為另一半或朋友,可多細心觀察,留意男士情緒低落時會出現什麼訊號或反應,才有機會提供適當的支持。
  2. 信任
    當男士神色有異或面色欠佳時,不要懷疑他的情緒是因你而起,而是他正面對一些困難和需要。
  3. 好奇
    保持好奇心,了解男士正面對的困擾,而非覺得他又「黑面」,才可有機會了解如何支持他。
  4. 陪伴
    有時男士未必想說,但陪伴已是一種支持,要記得了解事件並非最重要,最重要是讓他們知道有朋友在身邊的支持。

對男士而言,直視自己的情緒問題和需要,也許比愚公移山更困難。不妨多給他們一點時間,以耐性及同理心體會他們所感受,需在適當的時機表達支持,方能幫助他們解決心中煩惱。

備註:

¹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018年年報:
https://sbhk.org.hk/images/small/SBHK_Annual%20Report2018_Final_1.pdf

以上內容獲AXA安盛醫務總監 — 醫療及僱員福利業務 邱家駿醫生 審核。

提供的資料和材料屬一般性質且不會構成AXA安盛香港的醫療或健康建議,並且是在「按現狀」和「可使用」的基礎上提供,沒有任何類型的明示或暗示陳述及/或保證。儘管AXA安盛香港已採取合理程度的謹慎提供該等資料和材料,它們並非特定與您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健康或醫療狀態或特定需求有關。AXA安盛香港和我們有關或控股公司不會就所提供的資料和材料沒有侵權、安全、準確、完整、充分、合理、切合用途或沒有電腦病毒承擔任何保證或責任。對於與資料和材料有關的任何錯誤、不準確或遺漏而起的任何損失、損害、成本或其他開支,不論是全部還是部分,也不論是直接或間接, AXA安盛香港及與我們有關的公司和控股公司在法律沒有排除該等責任的範圍內都不會接受任何法律責任。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一名基層市民對基層醫療藍圖的寄望

基層醫療與大眾市民息息相關,是個人及家庭接觸醫療流程的第一個接觸點。寄望基層醫療藍圖及地區康健中心將來不以服務疾病為中心,而以服務病人為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