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需要紅血球才可以生存。紅血球的壽命一般為約120日,期間會不斷汰舊換新,舊的紅血球會被分解,而骨髓會製造新的紅血球,若製造減少或者過量流失,便會出現失衡,導致貧血。因此貧血是一種病徵,並不是病源。
貧血的成因
在理解貧血如何發生前,首先要明白身體血細胞的作用。我們的身體會產生三種血細胞,包括白血球-用以對抗感染;血小板-幫助血液凝塊;紅血球-含有血紅蛋白,使紅細胞能夠將氧氣從肺部輸送到身體各個部位,並將身體其他部位的二氧化碳輸送到肺部,以便呼出氣體。
導致貧血的病源很多,可以分為失血、紅血球的製造減少或有缺憾及紅血球受到破壞等三種情況。
- 失血:當我們身體流失血液時,為了補償血管內的血液流失,從而減低對血容量的影響,身體組織細胞內的水份會被吸到血液中,由於血液有額外的水份加入,血液被稀釋,紅血球的比例也同時被稀釋了。身體失血的原因可以是急性或慢性出血。急性出血常見於手術、分娩、創傷或爆血管等。慢性的出血常見來自胃潰瘍、癌症或腫瘤。
- 紅血球的製造減少或有缺憾/異常:由這種情況引起貧血的例子包括鐮狀細胞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維生素缺乏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及地中海貧血等。骨髓對紅血球的製造非常重要,它負責製造幹細胞,發育成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而影響骨髓的疾病有很多種,白血病便是其中一種。
- 紅血球受到破壞:紅血球的一般壽命為120日,但是如果患上自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話,身體的免疫系統會將自身的紅血球當作外來細胞並作出攻擊,於是紅血球便會被提前破壞或除去。這些溶血的情況可能由多種原因導致,例如感染、毒蛇咬傷、肝或腎病、溶血症、血液凝固障礙等。

貧血的病徵
貧血有不同的病因及類別,也有輕微至嚴重的程度之分,一般而言,輕微的貧血可以沒有病徵,但病情較嚴重時,就會有機會出現下列任何一種或以上徵狀:
- 疲倦
- 頭暈
- 容易氣喘
- 心悸
- 面色蒼白
- 體力變差/虛弱無力
- 手腳冰冷
- 性慾下降
- 指甲變得脆弱
貧血的嚴重後果
如果貧血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及找出病因,將會為我們的健康帶來重大威脅。當出現貧血症狀時,心臟需要泵送更多血去補償血液中氧氣不足的情況,長期的額外工作量可以誘發心臟病及導致心臟衰竭;一些遺傳性的貧血(如蠶豆症)一旦被誘發,更會導致嚴重貧血及器官衰竭,甚至致命;適孕女性的貧血可以由月經量過多導致,為了補償失去的紅血球,身體會用儲備的鐵質去製造血紅蛋白,以致體內鐵含量下降而引致缺鐵性貧血;貧血也可以由急性腸胃出血導致,如果沒有及時治療,也可以致命!

除了以上所述的徵狀會令病者不適外,貧血對不同的年齡層都會帶來不同的後果:
- 嬰幼兒:最直接影響的是身體發育,令他們的短暫記憶變差、體力差、專注力不足;
- 少年或青年人:貧血會使他們的體力變差、專注力下降,影響學業、工作表現。貧血可導致嚴重疲勞,當情況日漸加劇,更會影響病者的日常活動,可能連基本起床、出門口都可能因 為頭暈、氣喘而變得難以完成;
- 孕婦:患輕度生理性貧血是較常見的,對於孕期及分娩的影響沒有大礙。不過以下三種常見於孕前、孕期中的貧血都會對孕婦和胎兒造成健康威脅:缺鐵性貧血有機會令嬰兒或幼兒出現貧血;缺葉酸貧血可能導致胎兒先天缺陷,例如體重過輕或者脊柱裂;缺乏維他命B12導致的貧血也有機會引致胎兒出現先天缺陷,例如神經血管缺陷或者早產;
- 長者:貧血的徵狀會增加他們跌倒的風險,釀成家居意外,貧血也會影響他們的心臟健康。
無論貧血的病源是甚麼,一旦發現有病徵便要盡快求醫。因為有些病源不難醫治,但如果錯失時機就會使病情加劇。例如孕婦貧血如不及時醫治有機會會損害胎兒的健康;一些由感染導致溶血的情況得不到及時治療更可能會致命!雖然貧血的後果可大可小,但並不是無藥可醫。因此當發現自己有貧血徵狀或徵狀較以往嚴重就應該盡快求醫,找出病因,及早醫治!
原文刊載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