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單邊喉嚨痛、吞嚥困難?】口咽癌症狀難察覺 還與HPV病毒有關

相關文章

林偉雄醫生
林偉雄醫生
林偉雄醫生是耳鼻喉科專科醫生,現於私人機構執業。林醫生是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的名譽臨床助理教授,臨床研究興趣主要是頭頸腫瘤及頭頸癌。畢業於香港大學,林醫生取得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及香港大學醫療科學碩士的學歷。林醫生的其他專業資格包括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耳鼻喉科院士、香港耳鼻喉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耳鼻喉科)。

相信大家一聽到人類乳頭瘤病毒(HPV),都會首先聯想起子宮頸癌,不過近年有醫學研究指出,HPV病毒其實還與口咽癌息息相關。在美國,由HPV引致的口咽癌個案甚至已經超越由病毒導致的子宮頸癌案例。至於香港,每年口咽癌的新增個案暫時仍大概處於約100宗的水平,與肺癌、大腸癌等其他廣為人知的癌症相比,大眾對口咽癌的認識不深,因此對口咽癌仍存有不少誤解。

口咽、口腔結構容易混淆

口咽癌是頭頸癌的其中一種,乍聽之下,口咽與口腔非常相似,很多人亦會混淆兩者。其實「口咽」和「口腔」分別指頭頸中完全不同的位置,而「口咽」只包括以下的結構部位:

  1. 懸雍垂(即俗稱「吊鐘」)
  2. 扁桃腺
  3. 舌頭根部(約舌頭最後的三分一)
  4. 軟顎
  5. 口咽後壁

換言之,在以上部位出現的癌腫瘤,才屬於「口咽癌」。

林偉雄醫生解釋口咽和口腔的結構。
林偉雄醫生解釋口咽和口腔的結構。

早期口咽癌症狀不明確、難及早發現

耳鼻喉專科醫生林偉雄醫生表示,口咽癌的早期症狀通常不明確,大部分患者初時可能只會出現喉嚨痛、咽喉不適、喉嚨有「頂著」的感覺,因此容易會被誤以為是普通喉嚨發炎或感冒。到後期,患者會逐漸出現吞嚥困難、頸部有腫塊、唾液有血絲,甚至聲音變得沙啞及不能進食。因此有很多患者確診時,病情已到較晚期階段。

現年60多歲的阿Sam,於2017年7月確診口咽癌二期,經過一連七個星期的電療及化療後,所有癌腫瘤已消失,沒有復發的跡象。回想當初發現病徵,阿Sam說:「有段時間持續感到右邊喉嚨有點痛,吞食物時覺得好像有異物卡著,求醫檢查時,才發現原來有個腫瘤在喉嚨的左邊,而且同一邊的頸部有一個龐大無痛的腫塊。後來我回看一個月前的旅行照片,原來早在那時,左頸就已經腫了一大片,若不是仔細留意,真的是難以察覺。」

機械臂助減術後後遺症

林偉雄醫生解釋 :「早年治療口咽癌主要以電療和化療為主,不過治療副作用明顯,患者亦經常會出現不適情況,例如口腔潰瘍、進食困難、嘔吐、暈眩、極度疲倦等。另外,開放式的手術需要在患者的頸部切開一個大傷口,甚至要分開腭骨,才能切除腫瘤,有一定程度的風險,因此不是經常採用。」

「近年因為機械臂和微創手術的出現,大大減低了口咽癌手術的創傷性,機械臂和內窺鏡從口部進入口腔後,可以在狹窄的口咽內精準地切除癌腫瘤,省卻了開放式手術對頸部正常組織的創傷。」林偉雄醫生指使用機械臂和微創手術,若果口咽腫瘤體積較小,切除後的傷口較淺的話,傷口可以自然癒合,不需要複雜的重建手術,大大加快康復速度。

林偉雄醫生展示機械臂和微創手術的原理。
林偉雄醫生展示機械臂和微創手術的原理

口咽是頭頸中深入的器官,周邊有很多重要的組織,因此頭頸癌的治療一般來說都是比較複雜。要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一個跨專科的頭頸癌治療團隊是不可或缺。當中包括耳鼻喉科醫生、整形外科醫生、口腔頜面外科醫生、臨床腫瘤科醫生、言語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員共同合作,為患者制訂最合適的治療和跟進方案。

兩成口咽癌患者帶HPV病毒

引致口咽癌的主要風險因素向來都是吸煙和酗酒,不過近年歐美國家以及香港均有醫學研究顯示,HPV病毒與口咽癌息息相關,甚至有機會導致口咽癌。

HPV是一種DNA病毒,醫學界目前分辨出約200多種類型,其中可以分為低危型和高危型兩種。而高危型的HPV病毒大約有10多種,與病毒引致的子宮頸癌不同,全世界絕大部份由HPV病毒引致的口咽癌皆由HPV-16所導致的。感染了該類高危型HPV病毒,有機會引致細胞病變,導致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不過人體的免疫系統可以清除大部分患者的口腔感染,而持續出現口腔感染者,才會在日後誘致口咽癌。

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的最新推算,由HPV引致的口咽癌個案(每年約13,500個新症),已經超越由HPV引致的子宮頸癌數目(約10,900個),可見由HPV引致的口咽癌個案正逐步上升,情況日趨嚴重。另外,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在2005至2009年間進行的一個全港性口咽癌流行病學研究,合共分析了207名來自十多間公立醫院的口咽癌個案。由林偉雄醫生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每5名華人患者中,就有一名是由HPV病毒所引致。

HPV患者存活率較高 難以確定感染途徑

是次研究發現,與HPV陰性的患者相比,HPV陽性的患者比較年輕,而且較多為非吸煙或非酗酒人士,加上HPV病毒引致的癌細胞基因突變較少,所以患者無論是以手術或非手術治療後,本地的研究皆發現HPV陽性口咽癌患者的存活率都較非HPV患者高出2倍。

林偉雄醫生引述其團隊的研究顯示,HPV陽性的口咽癌患者一般較為年輕。
林偉雄醫生引述其團隊的研究顯示,HPV陽性的口咽癌患者一般較為年輕。

阿Sam在抽取腫瘤組織檢查後,才發現自己的口咽癌與HPV病毒有關,他憶述:「當時事前完全不知道原來HPV和口咽癌也有關係,也不清楚從什麼途徑感染了HPV。」林偉雄醫生表示:「HPV病毒雖然主要經由性接觸感染,但從本地治療該種癌症的臨床經驗上,並不是每一個患者都能確定其感染途徑。」嚴格來説,HPV病毒是透過接觸而傳染,雖則主要傳播途徑是透過高危和不安全的性行為,但有研究指出在人類手部皮膚上亦有發現高危型HPV病毒的存在,由此可見,我們並不能排除有非性行為而導致口腔感染的可能性。

最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使用人類乳頭瘤病毒9價疫苗預防HPV相關的口咽癌和其他頭頸癌腫瘤,反映歐美國家對HPV病毒引致頭頸癌的重視,藉著注射HPV疫苗,可以預防因病毒引致的口咽癌。不過以香港的情況來說,仍然有大約7成口咽癌患者屬於HPV陰性,他們主要因吸煙和酗酒而致癌,所以要預防口咽癌,除了要注意HPV病毒的預防方法,避免煙酒依然是港人的主流,以及最有效的方法。

*鳴謝各位教授、醫生、研究員及部門為以下這個全港性口咽癌流行病學研究所作出的貢獻。
Lam EW, Chan JY, Chan AB, et al. Prevalenc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Associated Oropharyngeal Cancer in Southern Chinese Patients.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16;25(1):165-173. doi:10.1158/1055-9965.EPI-15-0869.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醫療進步-父親給我的啟示

我深信所有的專家醫護人員也是抱着良好的願景。衷心希望所有的醫療進步醫療改革不是以疾病為中心,而是以病人為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