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我很少留意娛樂圈,日前就收到朋友轉來一段新聞,內容是一名無線前藝員在社交網站公告患上第四期肺癌,由於醫保已斷供,積蓄又無多,故為張羅藥費而憂愁不已。固然,這位藝員的情況令人同情,但其實亦毋須絕望,縱使部分癌症治療費用不低,一來有醫院管理局提供安全網,二則有些機構會為病人提供藥物資助,減輕經濟負擔。
肺癌治療費用可達每月五、六萬元
據報道,該名藝人所患的是最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醫生判斷他可能僅餘半年壽命。除了需要以電療處理轉移到背脊的腫瘤,也需要服用標靶藥控制病情,若使用最新的標靶藥,每月要五六萬元藥費,經濟上實難以負擔。本來他有買醫療保險,但去年已斷供,只餘危疾保障,惟各檢測已幾乎耗掉所得的危疾賠償。

這名藝人的情況,又何嘗不是我等一眾中產市民最憂慮的情境?一場大病所需的醫療費用,有時真的令人難以負擔,難道要賣樓醫病,全家瞓街?
活用公私營協作 由醫管局承擔部分費用
可幸香港的醫療始終不是太差的。若果該名藝人是我朋友,我會建議他一方面繼續由私家醫生跟進,同時亦要去公家醫院求醫。看私家醫生確實較貴,但各種檢查及手術的安排都可以更快速。公家醫院就當然以價錢取勝,但其實所提供的服務亦不太差,基本上有療效的標靶藥都已納入藥物名冊及安全網,尤其是部分標靶藥已過專利期,可以仿制藥代替,即使是最新的免疫治療亦涵蓋其中。
此外,部分電療也有資助的。醫管局癌症服務中央委員會主席鄭志堅在早前公布,因應公立醫院的癌症病人輪候放射治療需時,已於今年3月起試行新的公私營協作計劃,與4間私家醫院合作,將有迫切需要但病情穩定、出現腦轉移或骨轉移的癌症病人,轉到私家接受最多10次的放射治療,病人只需要付在醫管局治療費,其他費用由醫管局承擔。
藥物資助計劃可減輕治療費用負擔
身邊不少朋友都是如此,在私家做手術,然後在公家接受藥物治療,也可說是善用資源的做法。不要以為公家的藥一定很差,即使一些較新、要自費的藥物,也可以問問醫生是否有藥物資助,因為很多藥廠均與非牟利機構合作,如聖雅各福群會惠澤社區藥房、香港藥學服務基金配安心藥房等等,以各式藥費資助或封頂計劃,提供較可負擔的藥物,而香港防癌會亦有病人協作計劃,早前便透過癌症治療藥物資助計劃,幫助有需要的病人使用免疫治療藥物,從而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這些計劃都需符合一些相對較為寬鬆的篩選條件。
話說回來,近年大家多關注腸癌,但其實肺癌一直都是頭號癌症殺手,每年近四千人被肺癌奪命。不幸中之大幸是,肺癌的治療都不斷進步,例如副作用較少的化療藥、針對基因變異的標靶藥,以及最新的免疫治療等,故此就算是晚期肺癌,只要肯醫,存活期都比以前長了不少。當然,前題是你要有錢醫。
醫療保險以備不時之需
所以最後真的要提一提大家,在香港,差不多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最終會患上癌,何時發生無人知,故此很值得購買一份保障全面的醫療保險,以備不時之需。選擇醫療保險時,一定要仔細查看條款,避免有病時無得賠;同時,若非被保險公司中止保單,都應該盡量不要停供,因為日後未必可以重新投保,又或者要更高的保費或附加費。
可能你會覺得年年付保費但因為無病痛而未有索償,看似十分蝕底,但總化算過有病時沒有保障,全數要自己找數吧!部分癌症治療每年的藥費可能要幾十萬,有些創新治療甚至以百萬計。
加油!前路難行但不要灰心
最後最後,不幸有病千萬別收埋,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問下朋友,或者可以幫你搵到一條可行的路。
現時全球包括香港,均因為疫情影響而令經濟前景不明朗,可以預期失業率會持續攀升,薪金收入亦可能會下降,這時病人更需要各方援助去解決困境。在此謹希望及呼籲政府,不要減省公營醫療的資源,並且要繼續撥款及支持關愛基金及其他機構的工作,讓有需要的人能得到所需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