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疫情持續易誘發焦慮 醫生分享:保持3個抗疫心訣 助應對壓力

相關文章

林永和家庭醫生
林永和家庭醫生
林永和醫生,育有兩名兒女的開心爸爸,多年來致力推動以家庭為本的親子教育。擁有澳洲皇家全科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及社會科學碩士(婚姻及家庭治療)等學位,並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和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

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半年,為了抗疫而長時間留家工作及生活,間中感到擔憂及沉悶是人之常情。除了關注身體健康外,自身的精神健康也不容忽視!面對疫情,林永和醫生有以下精神健康小貼士:

在公共屋邨長大的我,兒時有很多活動空間和時間。孩子們愛在遊樂場流連,即使互不相識,也會玩成一片。當年有一個熱門的集體遊戲,名為「傳染病」,由其中一人充當帶菌者,在遊樂場上追趕其他的所謂健康人士;當你被他追上及觸碰,便當作受感染,成為新的帶菌者,並要合力「傳染」其他人。越多人參與,自然越激烈,但每次遊戲的結局都一樣,就是全部人均被感染。當年我跑得快,又懂閃避,所以通常都會是在最後才受感染;若我是病魔,則會異常難纏。這些都是我深刻的美好回憶,但時至今日,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回想在當年那種拼到最後但始終要壯烈犧牲的片段,實在感慨良多。

1. 認清新冠病毒的特點

經歷半年疫情,我們對新冠病毒已有初步認識,病毒的傳染性極高,傳播期由患者病發前兩天到病發後一個多星期,潛伏期長達十四天,病徵多元化(呼吸道、腸胃及皮膚等)而難以單靠臨床評估來識別,病情因人而異,可以近乎沒病徵,也可以非常嚴重,甚至致命,令人們在抗疫策略上出現分歧,例如在口罩的使用上意見不一。

2. 反思疫情對生活的影響

病毒可算陰險毒辣,除了殘害健康,還會疏離人心,挑撥離間,引致社會動盪,國際衝突,更令無數人的生活大受影響。作為前線醫護,希望可為抗疫出一分力,但每天也有受感染的風險,必須謹慎保護自己,更要提防萬一受感染後,傳染給家人及身邊人。不少醫護更曾為此離家獨居,多無奈啊!

3. 緊貼疫情資訊做好準備

我深信這場瘟疫的結局會跟兒時的遊戲不同,醫學研究最終會找出病毒的弱點,疫苗、藥物及更有效的診斷工具將陸續面世,公共衛生策略也會越來越準確。讓我們一起拼到最後,做好防疫,在現階段盡量不要受感染,合力締造一個美好的結局!

原文刊載自黃巴士親子天地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一名基層市民對基層醫療藍圖的寄望

基層醫療與大眾市民息息相關,是個人及家庭接觸醫療流程的第一個接觸點。寄望基層醫療藍圖及地區康健中心將來不以服務疾病為中心,而以服務病人為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