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連放四日假後的星期一,本來低迷的心情卻因為看到兩段新聞而大為振奮。一是國際肺癌權威、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獲得「腫瘤學巨人」(Giant of Cancer Care)的榮譽,表揚他在肺癌研究和治療上的卓越成就和貢獻。另一個就是醫管局已將免疫治療納入關愛基金資助範圍,用於一缐肺癌治療。
莫樹錦教授是首位獲得國際著名腫瘤學多媒體資源平台OncLive譽為「腫瘤學巨人」的亞洲學府學者,多年來主力研究及改進肺癌的治療,研究成果更為全球肺癌治療訂定新準則。至今他沒有停下步伐,正帶領團隊進行利用人體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晚期肺癌的測試。
除了學術上的成就,我最記得的就是莫教授的在訪問中分享的人生觀及看法。例如他提到人生價值隨著年紀漸長已由物質轉為健康和靈性的追求,年輕時買到一隻勞力士Submariner而高興好幾天,到今天則覺得名錶也不外乎是一隻手錶。
他對公營醫療體系亦有一套犀利獨到的看法。他形容公營醫療就如一輛Toyota,價錢親民而質素超值,私營醫療就是一輛Benz,裝備豪華售價昂貴。兩者都能把人送到「目的地」,而且只要駕駛者有技術有經驗,Toyota不會比Benz走得慢。
我對這兩點看法深有共鳴。年輕時我也受物慾控制,讀大學時開寶馬,再換上保時捷,當時覺得換新車就高興,現在我用Toyota也很快樂,並且更願意花大錢在維持健康和有意義的事情之上。
正因為我的愛車是Toyota,所以我更明白為何莫教授用此車形容公營醫療。Toyota絕對是襟用抵買的平民車,少壞而維修費又低,而公營醫療就用平民車的價格表現出法拉里的質素。其實,高級汽車的凌志也是由Toyota打造,所以Toyota縱是披著平民的外表,內裏也有著高級的質素。
莫教授其中一個重點研究的範圍是免疫治療,恰巧另一則新聞提到政府早前在醫管局藥物名冊藥事管理委員會會議上,將免疫治療納入為一缐肺癌治療,相信一眾病人也感到欣喜不已。
雖知免疫治療為不少無法使用標靶治療的肺癌病人帶來曙光,但治療費用不菲,不同機構、持份者、病人組織和醫生,多年來不斷爭取將免疫治療納入政府的資助範疇,直到今天終於成功過關,這絕對是大家多年努力的成果。
據知今次資助是透過關愛基金資助適用於生物標記測試屬高表達的晚期肺癌患者,估計每年有200人受惠,只及合適使用免疫治療病人的五分之一。
免疫治療對於晚期肺癌的療效有研究數據及臨床療效作證,在此不敷。而縱觀歐美及澳洲等地的經驗,免疫治療已廣泛用於治療晚期肺癌,療效亦令人充滿期盼,甚至已進一步擴展用於治療一些有特定生物標記的實體癌病。
一直推動癌症病人福祉的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讚揚今次的資助措施令人欣慰,但就期望政府可擴大免疫治療的應用範圍,考慮資助免疫治療用於不同類別的肺癌患者,讓更多病人可以受惠。
事實上,新藥價錢因為科研成本高昂而難免較貴,若要病人完全自付,則不但令草根階層無法用藥,甚至如我般的中產人士,也可能要賣樓才能有錢醫病。如果病人只能見到而用不到有效的治療,社會再富裕、財政儲備再充裕,也只是一個數字,對人卻沒有任何意思,這時如果政府能夠適時及適當介入,就能讓處於絕望的病人,重燃生存的希望。
坦白而言,政策當然有做得不足的地方,但現行醫療政策方面,也給了病人不少的支援,除了透過醫管局提供服務之外,政府也經由關愛基金等途徑,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幫助。
受到好消息的鼓勵,縱使有假期後的憂鬱感,但想到香港有一個以平民價錢駛出超跑效能的公營醫療體系,更有如莫樹錦教授及醫管局一班腫瘤科醫生等致志於醫學研究及救急扶危的專家,實在是我們廣大市民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