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健康中國2030】回流醫生籲港把握醫療優勢 推動全民醫保落實

相關文章

高水平的醫療是香港的強項之一,尤其是中國内地正推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對香港而言是重大的機遇,可以利用本身的優勢,參與內地的醫療改革,協助民眾獲得所需的醫療服務。與此同時,香港也需要團結力量,加強人力培訓,才能在以人為本的大前題下提升服務水平,以維持領導性地位和強勢。

在香港長大的許建名醫生,留學英國取得醫生資格,並在當地醫院工作,後來回流香港,並在2013年加入港大深圳醫院工作。而在深圳多年的執業經驗,讓他對內地醫療發展有很深的體會和了解,

許醫生表示,自中央推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後,內地的醫療改革和發展十分快速,目標是為全民提供醫療保障,而因應內地人口龐大,需要提升醫療效率配合,令人均醫療資源控制在合適的範圍。而港大深圳醫院亦是有關政策下的產品,可說是內地醫改首十年的一個樣版,為內地醫療服務樹立了典範,也讓大學及教職員有空間去研究和嘗試一些新的全民醫療體制。

許醫生是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開荒牛」之一,並擔任呼吸內科主管。

「環顧全球其他國家的全民保健制度,有些錢用了很多,但結果卻可能最差,故在內地發展時應引以為鑑。」許醫生以有三億人口的美國為例,醫療開支佔國民生產總值18.9%,惟人均壽命、癌症治療及生存率等指標均比其他已發展國家為差,反映了資源未有用得其所。

可以預期,國家在推展醫改的進程中面對不少難關,因為就算只有七百多萬人的香港,醫療改革亦是困難重重。

許醫生說,本港的醫管局可謂提供了全民保健,其效率和表現備受讚賞,但同時社會仍不免有一些疑問,例如是否每名市民也得到所需的服務,又或者輪候時間是否太長,不時也有報告指個別醫院的專科新症可能要等三年才能見醫生,情況並不理想。

「公立醫院的效率是否很差?不是,一名公立醫院醫生花三個小時便完成近百宗診症,效率非常高。因此不是效率問題,而是醫生太少。」他舉例,四百多萬人口的新加坡有四間醫學院培訓醫生,又以各種方法引進外國醫生,反觀香港只有兩間醫學院,出盡力加學位仍不足應用,而公私營醫療比例失衡則令情況更顯嚴峻。

培訓一名醫生殊不容易,可能需要二十年才能得到一名具有經驗的專科醫生,但學識之外,醫生的「內心」也很重要,因此許醫生覺得,面試是收錄醫科生不可或缺的一環。

「醫療專業是為人服務,因為醫生的角色是在過程中用自己的最好經驗和知識,為病人解決問題,而要提升醫療水平就必須以人為本。」許醫生又稱,過去診症治療屬於由醫生「話事」的家長式,現在醫生與病人是對等地位,需要有傾有講的溝通,或會花多了時間,但就能促進及強化醫患關係。

他相信,不論是哪一種改革,首要是思路清晰,亦不能以個人利益為動力,香港的醫療體系有逾百年的基礎,有一定優勢和實力,但若想繼續發展及進步,就不能再內耗和爭拗不斷,各方攜手合作才會帶來成功,因為「together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團結必勝,分散則敗)」,以把握中國醫改這個難得的機遇。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許醫生與家人吃過團年飯後翌日便奔赴深圳抗疫,後來又遠赴英國協助當地應對疫情。

許醫生是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開荒牛」之一,並擔任呼吸內科主管。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他與家人吃過團年飯後翌日便奔赴深圳抗疫,後來又遠赴英國協助當地應對疫情。

對於能夠參與深圳醫院的建立和發展,許醫生深感榮幸和感激。現時他回到香港執業,將會繼續學習最新的醫學知識,以期日後再次把經驗與國內同業分享,為推動國民健康作出貢獻。他期許到了2030年,中國的醫療系統就如高鐵一樣,由無到有再發展至世界領先之列。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由被判死無得食到頻頻外遊日食五餐 晚期大腸癌患者重...

醫學不斷進步,癌症亦由絕症變成可治的病症,例如患有晚期大腸癌的江女士,本來已被判「死刑」在寧養病房「等死」,最終在家人全力支持下找到一線生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