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近年大行其道,因其包裝亮麗及味道多變,成為潮流寵兒,吸引年輕一族使用,卻忽略了電子煙及相關產品對身體的影響。香港胸肺基金會、香港胸肺學會以及美國胸肺學院(港澳分會),今年 6 至 9 月期間進行了「電子煙知多少」調查,以網上問卷訪問了 311 名本港大中小學生,以了解受訪者對電子煙的認識,以及電子煙對健康影響的認知,主要結果如下:
- 36%人不知道或以為電子煙較傳統煙對身體危害較低
- 18%人不知道吸食電子煙會導致急性呼吸衰竭及死亡
- 32%人不知道或以為吸食電子煙沒有二手煙及三手煙問題
- 22%人不知道或以為電子煙比傳統煙較難上癮
香港胸肺學會會長林志良醫生表示,上述結果顯示受訪者對電子煙的危害認知不足,擔心他們因低估相關影響,增加嘗試吸食電子煙機會。是次調查又發現,近八成受訪者曾見過或接觸過電子煙,當中 6%受訪者指在家裡接觸過,8%人表示在校園內見過,代表電子煙已經進入校園及登堂入室。至於約 6%受訪者指曾經或現正吸食電子煙,當中以大專生較多,亦有未成年的中學生表示曾吸食電子煙,情況值得關注。
吸食電子煙傷肺傷身
本港吸食電子煙人數正不斷增加。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2019 年 15 歲或以上每日吸食電子煙及加熱煙人數有逾 2 萬人,佔整體吸煙人士約 3.1%,較 2017 年急增 2.5 倍。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的調查也發現,小學生及中學生曾使用電子煙的比率達 1.4%及 7.7%,曾使用加熱煙的比率為 0.8%及 2.3%。世界各地使用電子煙人數亦不斷增加,尤其青少年方面的增幅驚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電子煙在青少年之間蔓延的速度,已達到流行病的程度。
美國胸肺學院(港澳分會)會長李文寶醫生表示,電子煙含有多種致癌物及有害物質,除了增加患癌及患上心血管疾病等機會,更會損害呼吸道及影響肺功能,使用者有機會患上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俗稱爆米花肺的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等胸肺科疾病。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已把疑似使用電子煙引起的肺病病症,命名為「與電子煙產品使用相關的肺損傷(EVALI)。一名美國少年更因長期食電子煙,最終肺部嚴重受損,要進行雙肺移植。
擔心年輕人被誘惑吸食電子煙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專家早已警告,吸食電子煙人士感染新冠肺炎和病情惡化的風險,比非吸煙者更高。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吸食電子煙的年輕人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較不吸煙人士高出 5 倍;吸食傳統煙及電子煙的雙重使用者,染病險更高出 7 倍,相信電子煙和傳統煙一樣,會削弱吸煙人士的肺功能和免疫力,令他們的病情更易惡化。

香港胸肺基金會主席陳偉文醫生表示,電子煙設計多變,口味又多,部份更配以「不會上癮」、「幫助戒煙」等誤導字眼,擔心充滿好奇心又追求新鮮的年輕人,會被誘惑誤入吸煙歧途。他強調,吸食電子煙會影響身體不同器官尤其肺部的健康,加上疫情下戴口罩已成為日常,除罩吸煙增加雙手觸摸口面機會,間接增加感染新冠肺炎風險,呼籲不論是傳統煙或電子煙的吸食者,都應盡早戒煙。政府也應盡快立法全面禁止電子煙及相關新型煙草産品如加熱非燃燒煙草及草本煙,並不只容許規管下引入及售買。

剛為人父 決心戒電子煙
醫管局戒煙輔導中心註冊護士湛紫芬姑娘在記者會上,分享了一個電子煙使用者真實個案。一名 30 多歲男士,12 歲開始吸食傳統煙,近兩年轉食電子煙,高峰期每日會食 30 支煙,每兩個月花費逾一萬元從日本訂購電子煙產品,更曾試過煙癮發作,偷偷在巴士後排吸食電子煙,並將煙霧噴入外套內,未有被人發現。直到太太去年早產誕下孖胎,他擔心繼續吸煙會影響家人健康,加上已出現咳嗽及痰多等情況,決定主動向中心求助。

經評估後,護士發現新手爸爸的尼古丁依賴程度達九分(十分為滿分),煙癮極深。 戒煙主要分兩大方向,一是處理戒煙者的尼古丁依賴度,二是行為上的依賴,以這個案為例,要使用尼古丁補充劑(戒煙貼、香口膠或糖)輔助,並透過定期面見及電話跟進,不斷的鼓勵和支持,並教導煙癮起時的分散注意力方法,「好似這位爸爸,煙癮起時就會看看小朋友的相和短片,癮起大概十多分鐘,捱得過就接近成功。」最終這名男士戒煙成功,至今一年多都沒有再吸煙。
總括而言,吸食電子煙的禍害絕不比傳統香煙為低。年青人切勿被精美的包裝、誤導的宣傳字句及朋輩的慫恿,而沾染易上癮難戒絕的吸煙惡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