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內地封關、藥物免稅免檢 港醫生收入受影響 專家警告坐以待斃會被淘汰

相關文章

莊一強博士
莊一強博士
艾力彼GAHA創始人,兼任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並出任廣東省醫院協會顧問、中國醫院協會原副秘書長、香港醫務行政學院HKCHSE副院士等等公職。發表過幾十篇醫院管理論文,以及主編十幾本醫管類書籍,包括《醫院評價學:從隱學到顯學》、《中國醫院評價報告》、《醫院藍皮書:中國醫院競爭力報告》。

本港醫療水平和服務一向獲得高度評價,過往更吸引不少內地人來港就醫,但隨著內地不斷改革及推進醫療發展,服務質素持續提升,部分藥物和醫療器械的價錢更比香港為低。專家指面對新的政策、新的環境,香港的醫療界,尤其是私家醫生,必須要做好準備,將挑戰變成機遇,若靜止不動甚麼也不做,坐以待斃只會被改變甚至淘汰。

呼籲本港醫療界抓緊時機、不要坐以待斃的莊一強,本身是香港人,於廣州讀醫,並修畢工商管理碩士及醫院管理博士。他長期從事醫院管理研究、評價和教學工作,開設「醫院評價學」、「醫療大數據與第三方評價」課程,創立醫院評價學,現職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GAHA)主任。該研究中心是一家以醫療大數據為基礎的獨立第三方醫院評價機構,利用經驗與資料庫建立對醫院的競爭力和專科能力進行評價及排名,更於2020年獲得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CNCA)的認證機構批准書。

莊博士本身的專業和經驗,加上在內地工作多年,對於內地的醫療政策及發展深有認識及獨特的見解。他指出,香港的醫療分公營和私營,公立醫院在未來依舊以本地人為主,至於數千名私家醫生就要考慮如何在大灣區分一杯羮。

内地藥物免稅、免檢 影響港私家醫生收入

據本地業內人士估計,在疫情前,部分私人執業的專科醫生,有多達兩、三成甚至高達五成的病人是來自內地,是重要的收入來源,故封關後,他們受到的影響亦最大。

莊博士說,內地推出的兩個醫療政策,對香港影響深遠。第一是在海南島實行免稅自由島,不但消費品無須打稅,進口藥物也毋須繳納稅項,並可免檢,即內地病人可到當地買較平及未審批的進口新藥,惟當地沒有頂級醫院,故暫時難以吸引大量病人到當地求醫。據他所知,當地已撥地興建多間大型醫院,將來更會引入有經驗及具名氣的醫生駐診,增加病人到當地求診的意慾。

另一個政策就是大灣區實行藥物免檢,由於進口新藥毋須審批也可處方使用,加上區內有頂級醫院和醫生,令一些不想舟車勞頓的居民,可能選擇在地求醫,不再到香港看醫生治病。

港醫療仍具吸引力

面對這些挑戰,莊博士認為香港的醫生一定要做好準備。他指香港仍有一定優勢,例如在艾力彼大灣區醫院80強排行榜中,香港佔有二十多間,甚中瑪麗醫院更穩佔首位,而且醫生的水平及操守普遍較強,品牌在內地有一定的吸引力。

莊博士分析內地的發展及本港狀況後,提出香港醫生可以從三方面將挑戰變成機遇。首先是直接融入,例如較年輕醫生可以到大灣區發展和執業,因為單是居於廣東省的香港人便有數十萬,市場潛力雄厚,加入港大深圳醫院便是一個進入內地市場的模式,中大醫學院亦在大灣區設立教學中心,可見教育界正逐步融入區內發展;也有本港地產商在惠州建造新醫院,屆時將聘請香港醫生應診,將來更可能可進入內地的公家醫療體系工作,就如深圳市政府亦招聘港澳居民成為當地的公務員一樣。

遠程醫療、醫療保險發展不可或缺

至於較成熟的醫生,因家庭等因素未必會到大灣區執業,則可以與內地的診所建立聯擊,透過遠程醫療(telemedicine)。莊博士解釋,很多內地居民始終較為信任香港醫生的操守和診斷,故若他們能透過指定診所或平台,讓病人在當地醫生陪同下以視像方式接受香港醫生的遙距診症,又或者提供第二醫療醫意見(second opinion),病人便可以更為安心,盡收兩地的醫療優點,尤其適合一些較偏遠、缺乏頂級醫療服務的區域。

要進一步拓展香港醫療在大灣區的份額,莊博士提到醫療保險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若醫療保險的涵蓋範圍包括港人在大灣區求醫,或大灣區居民到香港求醫,則可以令區內的病人有更多選擇,並促進醫療服務的進一步發展。

擴大與藥廠議價能力 推動藥物降價

除了香港醫生為內地居民提供服務之外,未來香港居民亦可能會到大灣區求醫,以使用售價較低的新藥。近年國家推行帶量集中採購及談判,很多藥物、醫療器械,甚至一些較新的藥物,亦經由議價,令售價大幅下降,例如通波仔用的心臟血管支架由萬多元降至750元人民幣,而有一隻較新的肺癌藥物,更由約五萬元降至僅需15000人民幣一劑,約為香港的三分一。

莊博士指出,國家推出藥物集採,主要是針對及減少因為推廣及回佣等操作而導致藥價虛高的問題,目前多為一些沿用多年及藥效穩定的舊藥,至於新藥則仍然維持自由定價的做法,但亦有藥廠希望以價換量以爭取市場份額,故有些較新藥物的價錢也大幅降低。

不過,他相信有關措施難以引入香港,因為香港只有七百多萬人的市場,難有「牙力」進行集中採購,但若能與整個大灣區一同出手,整個市場便擴大至近億人,自然有能力與藥廠議價,令病人受惠,而箇中最大的阻礙相信是政府與政府之間的合作和協調。

除了可以合力採購藥物,莊博士更呼籲香港採納大灣區的防疫政策,藉以更有效控制疫情。過去一年香港的疫情反覆起伏,限聚令等抗疫措施更使社會和經濟大受影響。

莊博士指出,內地的防疫基本上做到滴水不漏,例如要求公職人員做核酸檢測,而市民則要持有陰性檢測結果及戴口罩才能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及出入公眾場所,若出現感染個案則進行全面堵截,包括封閉小區及追蹤緊密接觸者等。香港若依從內地的做法,能於一個月內將感染個案歸零,屆時內地人便可以放心來港旅遊及消費。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晚期大腸癌藥凱旋卻未能回歸香江 盼醫生支持指定用藥...

一種用於晚期大腸癌藥的新藥「呋喹替尼」,成功通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審批上市,但這藥何時能惠及香港病人就仍是未知之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