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視人道救援為遙不可及的事情,就算是醫護人員,都未必覺得人道救援與自己有太大關係。曾擔任四年急症科醫生,及後加入紅十字會參與人道救援的洪磯正醫生認為,過去有不少人將參與人道救援的醫護套上光環,令人覺得自己與人道救援有著一段距離,「大衆以為好偉大、好傻的人才會參與人道救援,但其實我們只是盡救治的本分,反而在災區的日常生活之中,我們才是被照顧的一群。」
洪磯正醫生自從醫以來一直對人道救援感興趣,但每當提起人道救援,都誤以為只有經驗豐富的醫生才有資格勝任。直到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公共衛生課程時,同班有一位在香港紅十字會國際及賑災服務部工作的同學解釋,解釋經驗尚淺的醫護人員都可以出一分力,洪醫生才毅然加入紅十字會,成為國際志願人道海外義工。受訓期間,碰巧發生汶川大地震,洪醫生臨危受命,被派往汶川一條小村莊,支援當地的救援工作,汶川大地震便成為洪醫生生涯中第一個人道救援任務。
人道救援需適應醫療及文化上差異
回想在人道救援中遇到的挑戰,洪醫生認為兩地在醫療系統、文化上的差異是其一。他笑言,一開始在當地接見病人的時候,由於習慣了香港的急速節奏,每次會診都在短時間内完成,直到其他醫生問他何以如此匆忙,洪醫生才意識到自己應該放慢節奏,即使病人的病情不算嚴重,都應該多花時間了解和關心病人的狀況。

洪醫生表示,每一次救援任務都意味各種新挑戰,而他亦從每一次經歷成長,覺悟深一層的體會。他指出,即使在一般香港醫護人員眼中看似極普通的醫療決定,都未必適合其他地方的病患者。他憶述在汶川大地震中曾遇到一位婆婆,經診斷後確診心臟衰竭,且有即時生命危險,醫護團隊經商議後一致認為應立刻將婆婆轉送成都的大醫院,接受緊急治療,但婆婆不願離開,即使醫護團隊幾番唇舌,解釋一切交通、醫療費用由團隊承擔,但婆婆依然堅拒離開,寧願留守在熟悉的環境中渡過剩下的日子。
香港參與人道救援屬少數
洪醫生坦言,由於人道救援多屬緊急性質,醫護團隊難以在短時間内了解當地的文化或醫療差異,更大程度將視乎醫護人員過往對當地的認識和閲歷。除了汶川大地震,洪醫生亦曾參與菲律賓風災的人道救援工作,同行還有日本、法國和澳洲等國家的支援隊伍。他表示,在香港參與人道救援的醫護人員尚算少數,反觀從過往觀察其他國家的救援隊伍,除了有較多年輕醫護參與,參與的時間亦較長。
洪醫生續指,相比香港,外國如英、美等國家的醫護學生有較多機會到中低收入國家受訓,亦認可學生於中低收入國家得到的工作經驗,鼓勵學生到不同地方感受文化和體制上的差異。不過,洪醫生也樂見近年不少年輕一輩對人道救援感興趣,而背包文化亦越趨流行,相信藉著對不同地方體驗生活,加深對各地文化的認識,有助化解進行人道救援時有可能面對的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
勿忘初衷 實踐人道救援意義
除了文化和制度上的差異,洪醫生表示,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也是人道救援工作的一大挑戰。
「部分參與救援的專科醫生在出發前滿懷希望,希望利用自己的專科技能,在災區一展所長,直到後來才意識到實際的救援工作未必與自己的專長有關,頓時覺得專長無用武之地,容易感到失望難受。」面對這種情況,洪醫生認為要時刻提醒自己,參與人道救援的初衷是要幫助當地災民,要避免將心神集中在自己身上,反而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想辦法滿足災民的需要。
洪醫生憶述汶川大地震時曾到山區進行家訪,發現一位失去説活能力但神智仍然清醒的中風病人。由於其他家庭成員缺乏對中風的認識,故病人中風之後亦不知如何照料,只把他放在家中一角,更遑論讓他重過正常生活。當時洪醫生眼見這種情況,便和另一位義工一起為病人剪髮、梳洗,又跟病人家屬分享照顧中風病人的技巧,雖然與自己的專科無關,但只要幫到病人,已能夠實現救援工作的意義。
望醫護人員有更多機會了解人道救援工作
2014年洪醫生曾經遠赴非洲生活一年,投放了更多時間參與醫療發展項目,學習當地的語言,跟當地醫院的院長溝通,商量如何提升當地的醫療水平;之後又前往雲南紅十字會,為當地的醫護人員進行培訓。洪醫生强調,「雖然醫療發展項目較花時間,但可為當地帶來長遠的價值,與前線救援工作同等重要,兩者相輔相成。」除了參與研究發展國際避災工作,洪醫生亦曾在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及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工作,為香港醫護人員教授災害救援基礎課程,希望為醫護人員提供更多機會了解及參與人道救援。
調整心態 將負能量變成行動
過往香港一直被視為福地,甚少受大型天災侵襲,因此人道救援似乎跟香港有著一段距離,但洪醫生指出,珠三角地區其實屬於受全球暖化影響的高風險地帶,雖然市民現時未必察覺全球暖化所帶來的深遠影響,但亦應保持居安思危的心態。
去年疫情爆發,提升了不少香港市民的危機感。可幸是香港過往有不少防疫經驗,而洪醫生亦慶幸市民、醫護人員謹守崗位,「不少市民為醫護送上口罩,小朋友畫畫鼓勵醫護,相當窩心。」不過,洪醫生提醒,雖然香港仍受疫情所困,但不少國家的疫情比香港更嚴峻,部分國家如敘利亞仍飽受戰火摧殘,居民流離失所的同時,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洪醫生强調,並不是要「鬥慘」,只是切忌將注意力全放在自己身上,如果暫時無法到外國,不妨調整自己的心態,將負能量化成行動,要多關心身邊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