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國家已經開始接種新冠疫苗,香港亦快將開始全民接種。隨著愈來愈多人接種疫苗,相關的新聞亦愈來愈多,例如挪威發現有二十多名長者接種BioNTech mRNA疫苗後死亡,科興的滅活疫苗療效又似乎不似預期。面對種種消息,作為市民不易判斷,即使是我也感到有點混亂。幸好參加了上周六(1月16日)的「新冠肺炎最新發展2021年」講座,出席的專家直言不同的人可能適合接種不同的疫苗,例如體弱的人可能需要較強防護力,卻又不能承受太多副作用,故呼籲市民按政府專家委員會的建議行事便可。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接種疫苗不是個人的事,不止為自己,對社會的責任亦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緩和疫情;另一方面大部分人接種後可形成群體免疫,就可以保護一些不能或不適宜接種疫苗的人。
他稱,供港的三款疫苗各有不同,年長人士的免疫系統較弱,可能想揀選一款預防效率較強勁的疫苗;個別疫苗效率可能較低,但副作用卻可能較少;有些疫苗有長者使用數據,有效性高而副作用也較少,惟可能較遲才能供港。因此他建議市民最好多認識三款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然後作出個人的選擇,並期望政府的顧問專家委員會在平衡安全及療效證據後,按不同群組作出合適的建議,讓市民有所依從。
同時出席講座、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成員之一的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出,委員會會審視相關疫苗的數據,然後作出適當的建議,並指香港不會「硬啃」療效不足的疫苗,現時有機制可拒絕接收療效低於標準的疫苗產品。
香港政府訂購合共逾二千萬劑共三款新冠疫苗,包括國產科興的滅活疫苗、BioNTech與復星的mRNA疫苗,以及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的病毒載體疫苗。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在1月18日的會議審視BioNtech mRNA疫苗的安全、效能及質素後,全票通過認可香港使用疫苗的預防效果,大於其風險,稍後會將建議交予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考慮。
對於市民對疫苗的疑慮,崔俊明歸納及解答了10條問題,幫大家了解更多。
問題1:現在接種疫苗是做「白老鼠」?
崔俊明:疫苗已進行臨床測試,而外國更已開始大規模的疫苗接種,所以香港人不是「白老鼠」。所有疫苗都經過疫苗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把關」,衞生署亦會跟進不良反應報告,讓市民可以安心接種。
有些市民會覺得疫苗快速研發成功而有所慮,其實「快」並不代表兒戲,所有疫苗依然需要經過臨床測試及審批,能夠快速有成果不但因為行政上提供便利,更重要是大量資源的投放,以及科技進步。
問題2:我應否等到完整臨床數據出來後才接種?
崔俊明:是否接種疫苗是個人選擇,但若因等待更多數據而延遲接種疫苗,只會延遲疫苗的保護,增加患上新冠肺炎及其併發症的風險。因此,高風險人士應盡快接種疫苗。
問題3:我聽講有疫苗是使用mRNA疫苗技術,將遺傳物質注射入身體,會否改變我的DNA?
崔俊明: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進入人體後,人體細胞會製造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從而令免疫系統建立免疫反應,並產生抗體以抵抗病毒入侵。mRNA不會進入我們的細胞核,也不能與體內儲存這傳物質(DNA)合併,而現在並無任何證據顯示mRNA能改變人體的DNA,因此市民無需過分擔心。
問題4:新冠疫苗會導致嚴重過敏反應?
崔俊明:接種新冠疫苗確實有機會出現嚴重過敏,接種其他疫苗如流感疫苗亦同樣有機會,情況難以預見,據藥廠估計,大約每一百萬人接種便有十個有過敏反應。由於市民可能對疫苗所含的成分敏感,因此有敏感史的人士應通知接種中心,讓醫護人員評估過敏風險。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亦提醒,對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或影山梨醇酯(polysorbate)有敏感的人士,不應接種mRNA疫苗。為了降低嚴重過敏反應對接種市民帶來的健康風險,接種中心會安排市民在接種後觀察一段時間(通常是15-30分鐘),同時會配備治療過敏的藥物,以處理任何嚴重及緊急的過敏個案。
問題5:懷孕或哺乳婦女應接種疫苗嗎?
崔俊明:現時的數據不足以評估新冠疫苗對懷孕產生的風險,但美國疫苗接種諮詢委員會(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就認為孕婦感染後的危險性較高,故建議優先讓孕婦接種疫苗。如果有疑慮,最好與醫生討論自己是否適合接種疫苗。
問題6:新冠疫苗適合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接種嗎?效力如何?
崔俊明:三種供港的疫苗的臨床試驗都有招募長者作試驗對象。復星/BioNTech mRNA 疫苗,參與者年齡中位數 52歲,當中55歲或以上占42.2%。阿斯利康/牛津大學病毒載體疫苗,年齡56至69 歳的參與者約佔一成;70歳或以上的參與者佔約9%(英國第二/三期)。至於科興滅活疫苗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數據尚未刊登。對於高危群組,跟從政府安排接種為上策。
問題7:除了安全效及有效性,如何確保疫苗質量令市民可安心接種?
崔俊明:在運送疫苗時,有效的冷凍鏈能夠確保疫苗在運送途中維持質量至到達注射中心或診所。在離開生產設施後,物流公司需要嚴格控制儲存溫度及環境。科興滅活疫苗的運送過程需維持2℃至8℃,不能凍結,建議有效期為三十六個月。復星/BioNTech mRNA 疫苗在未開封時,需用乾冰儲存在-80℃至-60°C運送,或於-70 ℃雪櫃貯存,解凍後在2至8℃存放不多於五日。阿斯利康/牛津大學病毒載體疫苗可儲存於 2*C至8℃最多六個月。
問題8:為何新冠疫苗要接種兩劑?接種第二劑的時間可遲過建議時間嗎?
崔俊明:三種供港的疫苗均需接種兩劑,由14日至28日不等,才能有效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原因是接種第二劑能增強免疫反應,產生更強的免疫效果。
問題9:三款供港疫苗中,哪一款比較好?
崔俊明:三種供港的疫苗皆未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而且即使有全面的效能和安全性數據,不同藥廠的臨床研究之參與人數、背景、感染新冠肺炎的定義均有不同,難以直接作比較。現時已知的安全性數據顯示,新冠疫苗的副作用種類與流感疫苗相似。
問題10:比起沿用多年的流感疫苗,新冠疫苗有什麼不同?
崔俊明:流感病毒不斷突變,因此每年世界衛生組織會討論下年度流感疫苗的組成和建議,再納入下年度的疫苗中。滅活流感疫苗在各年齡層接種者的有效性通常是40至60%,但若世衞的預測有出入,效用便會打折扣。至於新冠疫苗在研發時,則以全球大流行的病毒株為藍本,但因大流行的時間只有一年,現階段難以預測病毒變異能力以及病毒變異對疫苗有效性的影響。
講座亦請來中大的醫學生蒐集疫情資料作疫情回顧,看看其中的重點:
- 全球已有接近一億人受到感染,近二百萬人死亡。歐美國家是疫情的重災區,而本港經歷四波疫情,亦累積了逾一萬宗個案。
- 流行病學分析顯示,大約有17%患者無徵狀但有傳染力。
- 感染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為2.2%,達高於低於1%的流感。
- 65歲以上人士有較高的死亡風險,死亡個案的年齡中位數為81歲,而單計八十歲以上人士的死亡率更高達26%。
- 最近在英國發現的N501Yv1型病毒,傳播力有增無減,但毒性未有增加,也不影響現有疫苗的效用,但在南非發現的N501Yv2病毒,基因變異的程度較高,疫苗的效能或會受影響。
許樹昌教受稱,由於新冠病毒透過存在於呼吸道和腸道的ACE2受體進入身體,故此病人會出現廣泛的症狀,由上呼吸道症狀到腹瀉等均有,甚至可以影響腎功能。而且病毒更有一個特性,就是病毒量在發病初期已達到高峰,病人往往仍未有病徵及仍在社區,故此病毒的傳播力非常高,不似2003年的沙士病毒,通常在感染後第十日才達高峰,令照料的醫護人員較易受感染。因此他提醒市民,必須維持各項社交距離措施,因為研究顯示,戴口罩、眼罩及保持距離等均可減少新冠肺炎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