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成立兩新分會 推動先天性心臟病過渡護理及減低運動心臟病風險

相關文章

由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主辦的「 第 29 屆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年度科學大會」於 7 月 9 日至 11 日一連三天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約百名來自國內外醫生、教授及心臟科權威參與會議,吸引超過二千名與會者。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陳藝賢醫生於本日新聞發佈會上宣布成立兩新分會-「成人先天性心臟病學分會」及「運動心臟病學分會」,致力提升本港醫生在相關範疇之醫學知識與發展,及促進國際聯繫,並提升大眾對先天性心臟病之認知,以及推廣安全恆常的運動習慣。

先天性心臟病轉介過程中斷易致病情惡化

先天性心臟病是最常見的先天性缺陷,每一千名初生嬰兒便有八名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臟缺陷,於 2017 年全球奪走 26 萬人性命。即使患者在嬰孩時期已接受修復或矯正手術,仍有機會受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心瓣問題等困擾,影響日常生活,因此須持續定期覆診,以監察及控制病情。先天性心臟病(尤其是中度及嚴重複雜程度的先天性心臟病)兒童長大後須轉介至成人心臟科持續護理,在過渡期間,可能因患者缺乏相關知識,有機會因疏忽護理而阻礙轉介及跟進過程,令病情惡化。因此,香港兒童醫院心臟科團隊於 2018 年在瑪麗醫院開始(其後於 2020 年轉至香港兒童醫院)推行「先天性心臟病過渡護理計劃」,為準備轉介至成人心臟科的青少年患者及其家長提供過渡期護理諮詢服務,從疾病認知、生活模式及培養自我護理能力等三方面加強輔導。

過渡護理助青少年患者做足準備

香港兒童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心臟科中心顧問周百昌醫生及其團隊比較了 17 名青少年患者在接受過渡期護理諮詢服務前後的認知、健康習慣,及由心臟問題引至的焦慮水平,結果顯示過渡護理計劃能夠提高患者認知及改善健康生活習慣,包括對預防併發症相當重要的口腔護理及定期牙科檢查有所改善,運動時數亦得以提升,反映計劃有助患者與先天性心臟病共存以減少併發症的機會。周百昌醫生並指出,美國心臟協會及美國心臟病學會亦建議應加強青少年患者過渡期間的護理,以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讓他們過渡到成人心臟科作長期治療和護理前做好準備。

心臟猝死為運動員猝死的主因

運動猝死事件屢見不鮮,曾有藝人參與極限節目中途猝死,近日歐國盃比賽中途有球員因心臟驟停而在鬼門關走了一轉,再次提醒外界關注運動員的心臟健康。運動猝死主因是心臟驟停導致死亡,稱為心源性猝死,是運動員最常見的醫療死因。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律不正、先天性心臟病等皆為心源性猝死的常見原因;但患者未必有明顯病徵,當進行高強度訓練及比賽時,患者心臟負荷過大便有機會出現心臟猝死。為保障運動員的生命安全,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會長容樹恒教授表示,學會一直推動職業及精英運動員作季前身體檢查,現時香港不少精英運動員以及職業足球隊均有定時進行季前體檢,有助及早偵測無明顯病徵的心臟毛病或其他身體問題,然後進行治療,以避免悲劇發生。

香港運動醫學專家團隊前瞻性研究季前心臟評估的成效

根據外國及國際體育界的數據顯示,季前身體檢查在降低運動相關的心臟猝死風險有重要意義。然而,亞裔人士及香港體育界現時的相關數據有限,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馮以文教授作為香港心臟病學及運動醫學團隊成員,聯同其他專家發起具前瞻性的研究,探究季前心臟評估在香港的重要性及潛在影響,並於會上發佈了本地運動員的初步數據。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亦提醒市民應定期進行心臟評估,運動時一旦出現胸痛、呼吸困難、心悸等可疑病徵,應立即停止並盡快求診。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晚期大腸癌藥凱旋卻未能回歸香江 盼醫生支持指定用藥...

一種用於晚期大腸癌藥的新藥「呋喹替尼」,成功通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審批上市,但這藥何時能惠及香港病人就仍是未知之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