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癌症保險系列】保障大不同!分清一般保險種類 及早未雨綢繆

相關文章

黃麗珊醫生
黃麗珊醫生
黃麗珊醫生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黃醫生具備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放射科)、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榮譽臨床助理教授等專業資格。

特別鳴謝: 黄俊仁先生 (大型國際保險公司分區總監)

經常都聽見病人發牢騷,訴説「保險要Claim時方恨少! 買保險易,Claim保險難!」 之所以出現這個情況,皆因許多病人並不清楚不同保險產品所涵蓋的保障範圍, 簡單而言, 就是「亂買一通」, 所以 claim保險時「頭頭碰著釘」! 不少人在購買最適合自己的保險方案之前,都沒有了解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以及不同保險產品的性質,部分人更心存僥倖,購買保險只是為了「看門口」,一心想著不幸的事情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甚至只是購買一份偏重儲蓄成份但醫療保障極低的保險,希望即使Claim不到保險也不會蝕錢給保險公司,誰知六合彩多年未中,但……

分清醫療、危疾保險 了解清楚保額及不保事項

事實上,根據數據顯示, 癌症的病發率正不斷攀升, 保守估計,本港每四位男士便有一位在一生人當中會患上癌症,而女士每五位就會有一個位中招 ,可謂極之普遍,而且隨著確診年齡年輕化,倘若在年輕時確診患癌,往後受保的機會便會大大降低,市民要多加留意!

絕大部分病人在確診癌症的一刻,都會一廂情願地以為自己過往購買的保險,一定可以為自己帶來充足的保障,這絕對是一個危險的想法! 首先, 絕大部分病人都不清楚自己購買了哪一種保險,甚至只認識人壽保險,而無法分辨醫療保險和危疾保險。

對於一般沒有患病經歷的人而言,實在難怪他們不清楚保險產品的保額及不保事項,由於對現行的醫療制度及醫療開支欠缺認識,即使保險從業員努力講解各種保險產品的保障範圍,在一般人眼中,容易變成保險從業員「hard sell 」自己的保險產品(在這先為一些盡責的保險從業員平反一下, 由於他們越是盡力,便越是被人覺得「hard sell 」,但若客戶從來未試過 claim保險,就不會意識到保險從業員的重要性,真的是眼淚在心裏流)。

住院保障一般不涵蓋日間癌症治療

對不少人而言,與其未雨綢繆,用額外的款項去準備一些未必需要的開支,倒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去趟旅行有益身心,而不希望用一個業界認為所謂合理的價錢,去購買一份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應對當自己患上危疾時需要支付的醫療及日常生活開支。

舉一個常見例子, 不少病人在十多年前跟朋友買了醫療保險,但絕大部分只是涵蓋住院保障, 假設保額一般是10萬到20萬不等,即危疾保障也大約只有20萬,而且病人通常只是在醫療和危疾保險之間二選其一,有買住院保險就無買危疾,或者有買危疾就無買住院。不過,由於現時腫瘤治療大多在日間中心進行,一般住院保障並不涵蓋。以一個剛剛確診HER2受體陽性的乳癌病人為例,手術費大約為10至20萬不等,有可能已經用盡所有醫療保障,甚至需要倒貼,更遑論之後的標靶治療新藥以及電療方案,一般所需大約港幣200萬一年。若然病人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固然可以節省不少醫療費用,但亦需要10萬至50萬不等,視乎使用正廠藥還是副廠藥,單標靶還是雙標靶等因素。

公立醫院等候需時 私家治療收費昂貴

絕大部分病人在手術後都需要轉介到公立醫院,等待接受進一步術後治療方案,但由於等候腫瘤科新症約需4至8個星期,另外亦要再等4至8星期才能開始術後治療,即一般要等大約8至16個星期不等,才能正式啓動治療,因此不少病人會選擇在等候公立醫院的期間,先在私家診所先行開始治療,但所費亦不菲,要動用儲蓄,甚至要一家人夾錢醫病。其實醫病以外仍要開飯,假如有錢醫病、冇錢開飯,實在是悲歌,因此希望和大家深入探討這個情況,好讓大家未雨綢繆!

什麼是危疾保險?

危疾保險是確診重症(癌症、中風、心臟病、腎衰竭、主要器官移植、多發性硬化……)後的一次性保險賠償、用於支付危疾或重症所導致的全部或部分相關醫療費用。部分病人會利用賠償金額來支付生活日常開支,亦曾經見過有保險保障充足的人,甚至利用這筆賠償作買樓之用。事實上,一旦病人符合標準,便可以得到一筆過的賠償,並沒有限制受保人如何使用這筆資金。

癌症病人康復後仍有復發風險,更曾經有病人同一時間患上四個腫瘤,但隨著醫療發達和保險產品漸趨成熟,現時一些危疾保險可為受保人提供多次性保障,即第一次索償後,再為受保人額外提供第二次嚴重疾病(如:癌症、中風及心臟病)的保障。由於多次性保險產品的保障較為全面,因此普遍保費較高,同時注意這些保險計劃只適合於未病發時購買,一旦已經確診腫瘤,即使已經痊癒,亦較難購買到這類型的保險產品。
除了癌症之外,即使患上其他重症或長期病患,亦較難購買危疾保險,因此大家務必要預早規劃自己的健康保障!

什麼是住院保險?

住院保險一般提供實報實銷的保障,以支付病人住院時的醫療開支。 一般住院及手術保障內的每個項目均設有賠償限額,按不同的病房(私家病房、半私家病房或普通病房)提供不同的保障額。不少病人就職的公司都有為員工提供不同類型的住院保障,以致病人誤以為自己有公司的住院保障,便無須買個人的住院保險,但到轉工後年紀較大時才購買住院保障的話,保費一般會較高,而有些更不幸的情況是,轉工時才確診患上癌症。

雖然絕大部分癌症治療都可以在日間中心進行,但大家要切記住院保險並不能涵蓋這些治療方案! 如果要強行將日間中心的治療變成住院治療的話,便需支付不少額外開支,例如病房收費,如之前曾經接受過手術,亦牽涉護理費,而住院期間的藥費亦一般較貴,加上化療只是雜費項目,很快便會「扣爆」病人的住院保障,結果得不償失,勸大家要想清楚才用這個方式 claim 保險。如身邊有資深保險從業員的話,一般都會提醒病人這些事項,但如果保險從業員的經驗尚淺,作為醫生的我們面對這些情況,事實上也非常「勞氣」。

什麼是醫療保障?

高端醫療保障一般設有每年賠償限額及個人終生賠償限額,為住院及手術等保障項目提供全數賠償,保障範圍亦較全面,惟保費比較昂貴,而且保費升幅亦會有一定程度的不穩定性,如果同一個保障之內,每年都有很多病人 claim保險的話,保費升幅便會攀升,不太合乎成本效益。

什麼是自願醫保?

自願醫保計劃是食物及衞生局(「食衞局」)推出的一項政策措施,以規範保險公司的個人償款住院保險產品。在自願醫保計劃下,參與的保險公司提供經認可的個人償款住院保險產品。而且保費亦可作扣稅之用。

自願醫保計劃下的認可產品由食物及衞生局認可。認可產品必須符合多項標準產品特點,以提升對消費者的保障,當中包括標準化的保單條款及細則、保證續保至100歲以及更全面的保障範圍等。

自願醫保計劃並不涵蓋以下保險產品:

  1. 非住院醫療保險(例如門診服務),但門診的影像檢查服務是涵蓋的;
  2. 非償款性質的醫療保險(例如住院現金、危疾現金保險);
  3. 屬於由僱主為僱員購買的團體保險。

據觀察所見,大部分保險從業員會為客戶提供自願醫保以外其它保險產品延伸計劃,希望為客戶提供比較理想的保障。

一個資深、有心,而且為客戶負責任的保險從業員,理應能夠跟客戶「坐定定」,按著客戶的經濟狀況、家庭需要、最新的醫療開支數據,度身訂造不同的保險組合,並且定期review。很多時候,即使保費不算最昂貴,但保障也可以做到最充足!絕對建議大家要好好為自己及家人作最適當的準備! 由於醫管局的系統已經不勝負荷,建議大家及早制定自救方案!同時亦建議大家,如果之前已經購買保險,都應該定時定候跟保險從業員review,定時檢視現有保障狀況,申請移除現有保單的特別條款 (加價或不保事項)以及考慮轉移舊有醫療保單到自願醫保計劃。

參考資料:

  • https://www.hkacs.org.hk/tc/medicalnews.php?id=213
  • https://www.vhis.gov.hk/tc/info_centre/faqs.html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醫療進步-父親給我的啟示

我深信所有的專家醫護人員也是抱着良好的願景。衷心希望所有的醫療進步醫療改革不是以疾病為中心,而是以病人為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