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癌症保險系列】買保險有用嗎?解構癌症治療費用及等候時間

相關文章

黃麗珊醫生
黃麗珊醫生
黃麗珊醫生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黃醫生具備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放射科)、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榮譽臨床助理教授等專業資格。

特別鳴謝:黄俊仁先生(大型國際保險公司分區總監)

假設一位病人懷疑自己患上乳癌,經家庭醫生轉介到公立醫院外科乳腺科作進一步檢查的話,以現行醫管局的系統,倘若經醫生檢查後高度懷疑為乳癌的話,在公立醫院等候約見外科醫生的時間一般為八星期內,等候期的長短視乎病人是否需要接受進一步造影檢查以及抽組織檢查而釐定。 一般情況下,如果病人無須接受進一步檢查,等候外科的時間會比較長,而病人獲安排首次見過外科醫生後,通常會被安排在公立醫院接受進一步乳房造影以及抽組織化驗, 等候時間亦不短。一旦病人確診,等待手術的時間亦可能長達數個星期。手術切除後如要轉介腫瘤科醫生作進一步跟進治療的話,等候腫瘤科專科醫生的時間大約為4至8星期。初次會面後,如需要進一步腫瘤治療的話,有機會要再等待另外4至8個星期才能接受正式的抗癌治療。簡單而言,一個嚴重的疾病有機會因為過長的等候時間而惡化,甚至影響生命。

縮減癌症治療等候時間 提升生存機會

如果想盡快處理問題,家庭醫生可直接轉介私家的外科醫生作進一步檢查,由檢查到確診,再到手術,然後再轉介到腫瘤科醫生進行後續治療方案,無疑可以大幅縮減等待的時間,而且越早接受腫瘤治療,生存機會越大。但是用這個方案處理問題的話,治療費用會大幅增加,即使是沒有太大經濟困難的中產人士,面對這些醫療開支亦會覺得吃力,然而,隨着時間流逝,當病人意識到腫瘤隨時間惡化,相信 絕大部分的病人都會希望使用僅餘的積蓄來處理有可能影響生命的健康問題。

由於腫瘤確實非常「得人驚」,絕大部分病人在等候公立醫院診症期間,都會先行到私家醫院作進一步檢查,至少如果確定不是腫瘤的話,便可以縮短擔驚受怕的時間!如果在私家確診腫瘤再經私家醫生準備轉介信的話,可以大幅縮短約見腫瘤科醫生的時間,亦是自救的良方!對於沒有全面保險保障的病人來說,以有限的保險保障,運用適當的策略,便可以提早確定自己的病情,提早啓動治療,再於公立醫院銜接相應的治療,這個亦是現行香港大部份病人用的方案。

公私營兩邊走 節省癌症治療開支

絕大部分香港人的保險保障並不全面,所以最終都要轉介到到公立醫院繼續進行抗癌治療;有保險的話,即使保險保障並不全面,可以應付部分治療黃金期的開支,然後銜接到公立醫院, 間接提升存活率!

確診患上癌症後, 除了昂貴的檢查及治療費用, 亦要暫停工作, 手停口停, 在只有支出、沒有收入的情況下, 很快便會耗盡積蓄。有部分病人的想法是耗盡積蓄後才依賴公立醫院的治療, 這個某程度上是大錯特錯的想法, 因為即使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大量抗癌藥物是自費藥物,只是公立醫院的藥費比私家的藥費便宜,所以千萬不要耗盡積蓄才回到公立醫院繼續就診,否則便會大失預算,建議大家及早預約公立醫院腫瘤治療服務,在公家醫院以及私家醫生之間遊走才能省卻大量開支,走更長的路(有全面保險保障的病人除外)。

合資格患者可申請傷殘津貼 幫補治療開支

事實上,長期入不敷支的情況會對病人以及家人造成極大的經濟困擾!一方面難以長期負擔自費藥物,即使有藥物資助計劃,絕大部分的港人仍要負擔大部份的藥費,導致很多病人都自覺得是家庭的經濟負擔。 對於病人家屬來說, 如果因為經濟問題而未能為病人提供最理想的治療方案,亦會感到非常內疚。一般來說,正在接受治療的腫瘤病人可以向社署申請傷殘津貼,用以幫補生活。絕大部份的病人只適合申請普通的傷殘津貼,資助金額為每月港幣$1885, 而雖然高額傷殘津貼達到每月港幣$3770,但只有100%需要他人照顧的病人,即是手腳都失去功能,需要長期臥床,才能適合申請高額傷殘津貼。(請記緊, 傷殘津貼只適用於正在接受治療的腫瘤病人申請,如已經康復的話,請將社會資源留給更有需要的病人!)

作為腫瘤科醫生, 眼見以上種種都令病人以及家人造成精神上極大困擾, 所產生的負能量絕對可以影響治療的效果, 由於這些故事每一天都正在發生,希望可以藉著文章提醒各位知道保險的重要性,從而減少這些令人心酸的情況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晚期大腸癌藥凱旋卻未能回歸香江 盼醫生支持指定用藥...

一種用於晚期大腸癌藥的新藥「呋喹替尼」,成功通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審批上市,但這藥何時能惠及香港病人就仍是未知之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