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腎病治療發展】港每年超過1000宗末期腎病新症 藥物、腎移植技術發展如何延續病人生命?

相關文章

位於左右腰側的兩個腎臟,不止用來排走體內的廢物,也有調整血壓和造血的重要功能。但在香港,大約每10人便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腎病,導致每年多達1400新症病人因為末期腎病而需要洗腎或換腎。近年無論治療還是移植技術都有進步,為病人帶來更多選擇和希望,但應對腎病的威脅,最終仍需要社會參與,採取措施預防患病,並要支持器官捐贈,讓更多病人得以延續生命。

香港醫學博物館25周年系列講座──「腎防衰竭、預防腎病」講座,請來腎科的重量級人馬為大家講述腎科的發展,包括腎臟科專科醫生余宇康教授、梁智鴻醫生,香港大學余氏基金教授及講座教授(腎臟內科)鄧智偉教授、香港腎科學會主席周啟明醫生、香港移植學會主席馬錦文醫生,以及香港腎臟基金會主席雷兆輝醫生,還有擔任主持的全球華人腎臟病學會主席李錦滔教授。

降血糖藥、生物製劑面世

余宇康教授素有香港腎科教父之稱,他指腎科是較遲才發展的專科,直至1960年代才確立為一個專科,到後來香港腎科學會、香港腎臟基金會及香港腎科移植學會等先後成立。李錦滔教授亦帶出,全球在1945年才進行第一宗以人工腎為腎衰竭患者進行透析治療,初時透析設施體積十分龐大,但隨著科技發展,現在病人可以在家進行洗腎。

除了儀器進步,鄧智偉教授亦介紹了腎科的四大進展,首先是更有效的降血糖藥物面世,減低糖尿病患對心臟和腎臟功能的破壞。其次是有生物製劑可治療多種腎病,如原發性膜性腎絲球腎炎及狼瘡腎炎等。第三則是了解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透過藥物調節細胞對氧氣的感應通路提升血紅素,改善慢性腎病患者貧血的情況。最後一個進展就是慢性腎病患者對新冠疫苗的反應。

洗腎、腎移植人士宜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

他強調,大部份人士接種兩劑核糖核酸疫苗後身體會產生抗體,但正在接受洗腎治療病人的抗體水平會在六個月後降至低水平,而接受腎臟移植人士的抗體水平則在接種兩劑疫苗後依然未如理想。故建議以上兩類腎病患者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

開始洗腎時間不宜早也不能遲

香港腎科學會創會會長的梁智鴻醫生則表示,腎臟不但負責排泄體內過多水份和新陳代謝廢物,也有維持血壓及促進生血作用。不過,洗腎只能排走廢物幫助病人保命,但就不能填補血壓和生血方面的功能,而植入完整的腎臟就可以恢復原有功能。

根據2020年的數據,本港大約有6500名病人正接受透析治療,當中73%為腹膜透析,其餘為血液透析。周啟明醫生說,腎衰竭就如手機無電一樣,而腎科醫生會盡力維持病人的腎功能,推遲洗腎的時間,不宜早也不能遲,因為過去有研究顯示,提早開始洗腎不會增加病人的存活率,但亦不能太遲才開始治療。

他稱,不少病人也會問,洗腎以俗稱「洗血」的血液透析,還是「洗肚」的腹膜透析較好,但兩者就如蘋果和橙,難作直接比較,而香港較多人選用洗肚與當年確立腹膜透析優先政策所致。

港器官捐贈率仍然偏低

洗腎不能完全替代腎臟原有功能,而換腎則可以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只是本港的器官捐贈率偏低,每年連同活體移植在內,也只有六、七十名病人接受腎臟移植,對於多達2320人的輪候名單而言是杯水車薪,難怪在場的醫生均大力呼籲公眾支持器官捐贈。

馬錦文醫生稱,捐贈器官與輸血一樣需要按血型配對,以往當捐贈者和受贈者的血型及組織抗原不相容時,為免身體產生抗體引起排斥反應,病人只能繼續等候合適的遺體腎臟,但現在就新方法可用,包括跨血型及或交叉配對,以提高移植機會,改善病人的存活率及生活質素。

跨血型腎移植提升移植機會

她說,跨血型移植受贈者可接受除敏化療程,首先在術前兩星期使用B細胞免疫抑制藥物,然後進行洗血清療程,從而降低體內的血型抗體水平以便進行換腎手術,術後可按抗體水平再決定是否需要再進行額外洗血清療程。至於交叉配對就是透過互換捐贈者進行移植,繞過血型或組織抗原的免疫屏障。然而個別個案較難交叉配對,如O型受贈者、AB型捐贈者,跨血型移植能有效縮短此類病人等候移植的時間。

梁智鴻醫生憶述,1969年本地進行首次換腎手術,無論病人、捐贈遺體腎臟的家屬以至醫生,都面對相當的挑戰和煎熬,一方面病人要長時間等候及經歷不斷的失望,家屬則當然不想親人離世,甚至會責難醫生,他本人亦曾試過因為勸捐器官被追打。

腎病治療應以病人為中心

雷兆輝醫生直言,腎病對病人的影響是一生一世,帶來各種症狀,並令活動、日常、起居飲食及生計等出現許多問題,如何讓病人繼續有尊嚴地生活及妥善管理健康十分重要。他稱,現時治療以病為中心,但未來應該以病人為中心,令病人成為治療中的積極參與者,加強他們照顧自己的能力,並以更有效的治療處理各種症狀,幫助病人能夠「復康豐盛人生」。

李錦滔教授亦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在腎臟病亦是有非常明顯的作用,例如糖尿病、血壓高、有腎病家族史及長期服用對腎臟有影響的藥物的病人應該定期檢查他們的腎功能及蛋白尿,亦要盡量控制好糖尿病及血壓去預防腎病。

重溫講座:https://www.hkmms.org.hk/zh/event-exh/event/mhig23/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細胞治療】CAR-T治療漸趨普及 陳志峰教授:需...

細胞治療利用基因編輯精準治療遺傳病及癌症等疾病,治療個人化,變化既大亦快,港大臨床臨床教授陳志峰認為,社會應盡早應對及加快註冊審批,讓病人及早受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