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港大推「家支援」程式 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支援 幫助病人居家抗病

相關文章

癌症病人在診治過程中,總面對各種各樣無法估計的疑問和難關,即使在別人眼中是芝麻綠豆的小事,例如選擇哪一種營養奶、吃某些食物會否令病情惡化,以至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對於病人卻是當前的重要大事。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科在去年推出「家支援」社區紓緩治療應用程式,希望能為晚期癌症病人排難解憂,同時又可舒緩醫療系統的壓力。

近年癌症治療不斷進步,藥物不斷推陳出新,療效愈為理想,病人的生存期亦更長,需要的支援也更多。

在家照顧晚期癌症病人 照顧者亦需支援

「家支援」項目負責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科臨床助理教授陳穎樂醫生,是醫院的紓緩治療團隊的一員,深深明白病人的無助和需要,尤其晚期癌症病人的身體狀況可能每況愈下,卻又繼續在家居環境接受照顧時,無論是病人還是照顧者都需要支援。

陳醫生稱,晚期癌症病人身體狀態可能愈來愈差,但大多仍希望在家得到照顧,不想住院及離開家人。雖然面對很多生活上的挑戰,例如不適如疼痛、氣喘及作悶等,也會令他們十分徬徨,因為「下次覆診可能是兩三個月後」。在缺乏支援下,有些病人默默承受,病情出現變化也很遲才察覺,部分人則去急症室求醫,加重急症室的壓力。

為晚期癌症病人提供資訊 護士適時監測情況

陳醫生在門診,常見到醫護人員收到很多病人來電,他們都會查詢很多問題,但電話未必次次可以打通,醫護人員也不一定有充足的時間為病人排難解紛,而「家支援」社區紓緩治療應用程式便是在這情況下應運而生,旨在支援晚期癌症病人和其家庭,提供有關癌症的資訊、紓緩治療和安寧服務資料,以及記錄用戶的症狀,並透過應用程式與醫護人員聯絡。

陳醫生解釋,程式連結了一些癌症教育資料,可以幫助病人更了解癌症,強化他們在家生活和接受照顧的信心。同時,病人每星期可以按指示輸入資料,當值護士接收到資料後會作評估,若分數達到某一水平便會提高警覺,甚或提示病人盡快就醫,藉以加強病人與醫護人員的溝通,也能使醫護人員盡早介入,減少病人的憂慮及住院需要。

望分階段惠及其他癌症病人

她稱,目前應用程式只開放予部分在瑪麗醫院接受治療的癌症病人,期望未來可以分階段擴展至其他腫瘤科醫院。她又指,晚期癌症病者都知道和明白,當病患到後期時,難免需要入院以獲得照料,但亦有部分病人希望可以一直在家至最後一刻。如果病人有此計劃,就需要作好準備,包括簽署預設醫療指示,亦要聯絡醫生上門診症,同時亦要安排好照顧者。

了解清楚治療選擇 免影響生活質素

晚期癌症需要的照顧何止是家居支援,治療亦扮演重要的角色。陳醫生強調,為晚期癌症病人選擇治療方案時,不單只要看藥物的療效,例如能否延長病人的無疾病存活期及整體存活期,也要考慮治療的副作用,以及病人的身體狀態等等因素,務求在控病之餘又能盡量維持病人的生活質素。

事實上,更多藥物可用令醫生可以改變策略,採用更有效但副作用更少的治療,故此陳醫生建議大家,若自己或家人不幸患癌,首要是了解病患有何治療選擇,並且要明白接受治療的目標,以及治療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因為了解和確定治療目標後,病人才知道該如何面對。而她作為醫生,會一直陪著每位病人走過這條崎嶇不平的抗病之路。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細胞治療】CAR-T治療漸趨普及 陳志峰教授:需...

細胞治療利用基因編輯精準治療遺傳病及癌症等疾病,治療個人化,變化既大亦快,港大臨床臨床教授陳志峰認為,社會應盡早應對及加快註冊審批,讓病人及早受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