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正好眠,糖糖閉起雙眼,掛念著一個美夢,就是香港成立一個類似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藥物監管機構(MPA,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自主審批各類藥物的註冊申請。十幾廿年前這個可能是春秋大夢,但在醫療衞生局局長盧寵茂的推動下,夢境何止會變成現實,更加是一個為香港創造新機遇、配合國家發展步伐的預知夢。
糖糖對醫藥發展的興趣,不只源於醫生雙親的啟發,也與大學醫學院修讀藥理學的時光,以及卅幾年在藥業打滾的經驗有關,是我與這行業之間有一份莫名的緣份。
大學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就是在消費者委員會做研究主任,負責醫療健康產品和醫療服務,常常要收集最新醫療資訊,所以很喜歡消費者委員會圖書館裏收藏的期刊雜誌——FDA Consumer Magazine。這份雜誌教育公眾很多關於藥物的知識,其中一期的主題是講及癌症藥物,並非宣傳藥物療效,而是提到如何權衡風險和收益,糖糖很欣賞FDA不只是做藥物的審批,還投放資源教育社會大眾。
到自己進入藥廠工作,知道香港一直採取「第二層機制」的方式審批藥物註冊申請,即是藥物要取得外國大型監管機構審批,符合條件便可以申請在港註冊。說實在,香港只有幾百萬人口,靠外國審批是較為簡單又慳水慳力的做法。但有利自然有弊,一隻藥能否註冊引入香港依賴外國機構話事,速度亦自然會慢得很,起碼遲幾年。
即使藥物成功註冊了,又要經過一番的功夫,耽擱多年才能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幫到有需要的病人。雖然有病人指定計劃(named patient) 幫助病人得到未註冊的藥物,但申請手續繁複,醫生填form都填到煩。
基於糖糖在國家科研的藥廠工作,更加明白不被承認的苦處,這幾年花了很多時間做游說工作,讓國家科研能被香港承認。我不會偏幫任何國家,只要有醫學實證,幫到病人,任何國家的藥物都應該獲得承認及接納。
其實在那些年,我已經不斷思考,我們有很多事情和制度都參考外國,究竟幾時才有自己的標準、自己的MPA呢?尤其香港亦已經是自己當家作主的香港,新藥又何時才能夠自主審批呢?
點解糖糖想香港有自己的MPA呢?有些人會質疑香港自主審批藥物註冊是否有此需要?又是否人才可以擔此大任?大家不用擔心,因為建立自己的 MPA,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國家和香港將會培訓許多醫學、藥物科研及審批人才,相信政府亦會招聘海外專才。
我確信香港需要成立MPA,一來可以掌握入藥權,加快藥物來港,引入更多競爭,對病人是好事,二則可以確保有些外國不用但香港適用的藥物不會「走漏」。最重要是,香港MPA可以成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分支。
我跟人分享這個香港MPA夢時,通常都被潑冷水,但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我遇到有同一夢想的盧局長。盧局長早前接受訪問時便透露正研究設立類似FDA的藥物審批機構,日後毋須再等待外國許可,香港可以自行審批藥物申請,此舉不但可加快藥物審批流程,亦有助本地及大灣區的科研發展及成果實體化。
盧局長的一番話即時在醫藥界激起很多熱烈的討論。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認同現時是適合的時機論設立本地藥監機構,認為此舉可以如磁石一樣吸引人才及藥廠來港。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更指如藥物監管機制不進行重大改革,從藥物開發研究到臨床試驗的一切都會太慢,香港無法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
如此有份量的醫學界權威都支持香港設立MPA,加上我對盧局長很有信心,糖糖甚至覺得這個香港MPA已經不是夢,而是一定會推行的事實。
我們希望為香港醫療出一分力,所以我們建構這個網上平台,聆聽及反映醫護人員、市民的聲音,依理直說醫療健康大小事,旨在引發社會討論,推動改善香港醫療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