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晚期大腸癌又如何?口服標靶治療延展病人壽命 重過有質素生活

相關文章

吳劍邦醫生
吳劍邦醫生
吳劍邦醫生為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吳醫生具備英國倫敦大學臨床皮膚學深造文憑、香港大學社區老年醫學深造文憑、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學深造文憑、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等專業資格。

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不少人發現患病時已屆晚期。縱使病情已然嚴重,卻未必沒有治療可用,早前一名晚期大腸癌病人江女士便在家人支持下堅持治療,近一年以指定病人方式使用未註冊的口服標靶藥「呋喹替尼」(fruquintinib),病情明顯好轉,腹部本來大如網球的腫瘤幾乎消失,並且可以出外旅遊及品嚐各式美食,生活與健康人士幾乎無異。如江女士般的個案不是單一的例子,有八十歲多歲、同樣是晚期大腸癌的病人,在用藥後帶來遠超預期的控病效果。

第四期大腸癌 標靶現抗藥性

這名病人是李伯(假名),發現患大腸癌時已有肝轉移的情況,屬於第四期大腸癌,隨即接受化療加標靶藥的一線治療方案,定期回診所接受俗稱「吊針」的靜脈輸注藥物。兩年後李伯開始出現抗藥性,於是轉用另一種化療藥加標靶藥的二線治療方案,以繼續控制病情。

無奈一年半後李伯又再出現抗藥性,本來可以使用第三線的治療,但他拒絕再做吊針,因為治療引起不少副作用,尤其是嚴重的手腳麻痺令他無法正常進食及走路,所以他不想繼續該類治療,而公立醫院的醫生當時亦建議他暫停治療,待麻痺問題消退後再作打算。

新一代口服標靶 維持生活質素

內科腫瘤科專科吳劍邦醫生見到這名病人時,考慮到這名病人的年紀雖然不輕,本身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等常見但可控制的老人病,故此建議其考慮申請使用未註冊的口服標靶藥「呋喹替尼」(fruquintinib)。

他指出,臨床數據及經驗顯示,「呋喹替尼」的療效與其他同類藥物差不多,可以延長無惡化存活期超過三個月,而且副作用則較少,不會損害病人的食慾,更不會產生李伯最害怕的神經痺痛問題,藥物耐受性比吊針為佳,加上病人只要在家服藥便可,毋須到醫院或診所接受治療,故此整體生活質素會較佳。

透過「指定病人」計劃取得用藥 及早啟動有效治療

「呋喹替尼」是一種選擇性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1、2及3的口服抑制劑,早於2018年9月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然而,該藥至今未在港註冊,病人只可以經由「指定病人」計劃申請使用。

李伯後來亦接受建議,使用「呋喹替尼」作治療,八個月以來病情保持穩定,癌指數亦明顯下降,最重要是日常生活不再被治療的副作用所窒礙。

雖然申請「指定病人」計劃用藥需要醫生填寫大量表格,但吳醫生強調,為病人制訂治療計劃時要權衡輕重,掌握各種治療的數據,若對病人有好處,便不會計較手續麻煩,都會協助病人申請使用一些未註冊但具療效的新藥。

晚期大腸癌越趨常見 新藥為病人帶來希望

出現轉移才發現的晚期大腸癌個案在香港很常見,根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每年本港有逾5000宗大腸癌新症,當中27%的個案在確診時已為第四期。

面對病情較為嚴重的晚期大腸癌病人,吳醫生認為任何治療都要考慮,因為每種治療都可能為他們帶來一線希望,故此新藥引入的速度愈快對病人絕對是好事。與此同時,他亦鼓勵病人要積極面對,原因是現時治療的選擇愈來愈多,若每種治療能延長病人的存活期一段時間,加起來便是相當可觀,晚期大腸癌患者生存十年八載也不罕見。

正因為病人的存活期更長,吳醫生認為在揀選治療時,除了藥物的成效之外,也很看重維持病人的生活質素,而一些方便使用及副作用少的藥物就可能更為病人所接受,尤其是部分治療的累積性副作用較多,就算是年輕病人都未必能夠承受,因此他們十分期待及歡迎口服藥等其他治療選擇面世。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一名基層市民對基層醫療藍圖的寄望

基層醫療與大眾市民息息相關,是個人及家庭接觸醫療流程的第一個接觸點。寄望基層醫療藍圖及地區康健中心將來不以服務疾病為中心,而以服務病人為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