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加快入藥 要等政府出手?

相關文章

Mr Sugar
Mr Sugar
Mr Sugar 又名 Norman。人到中年擔心糖尿病上身,留學回港加入世界首屈一指的跨國製藥公司做起,在醫藥界打滾數十年,在業內算有小成。直至疾病找上來,自省吾身,毅然發現最喜歡的工作都是推動醫療發展及健康教育,從另一個角度去「醫」人。 踏入五十九,不外乎健康, 工作再做下去終有一天要退下來,思想行為也開始調節。香港是福地,我們有優良的醫護專業人員,生長於醫護家庭, 受影響下也從事醫藥健康教育工作, 第一份工作消委會, 專責醫療健康產品及服務,解答研究消費者對產品及服務疑問,毎月在選擇月刊篇寫醫療放大鏡。 之後加入跨國科硏製藥企業, 每天也和醫生、藥劑師及醫護人員結下不少醫緣。 父母在深水埗基層社區行醫提供醫療服務數十年,妹妹也在父母的醫務所內行醫,我問人生追求的是什麼?有什麼可以回饋社會? 生老病死,我也在經歷,健康的價值,銀行裏的財富幾多才是夠?2022年12月,讓我再我看透了一些,天父給我開路給我很多... 一起推動,一起學習!

識糖糖的人,都知道我的職涯都離不開醫藥,並且將引入有用的藥物讓病人有藥可用視之為使命。其實除了需要更多藥物之外,治病還需要「人」,但我看到的是近年醫管局流失大量有經驗的醫生,病人能否得到真正適切的診治成為一個疑問。如果沒有足夠的醫生,再多的新藥似乎都變成射不出的子彈了。
 
本來我想藉著同路人同盟主辦的「香港癌症策略論壇2023」,向立法會議員提問,希望他們能提出一些真知卓見。可惜兩位答應出席的議員因為另有要務而缺席,但我仍然在會上向其他與會者提出了公立醫生流失的問題,希望可以促使大家正視及思考一下應對之法。
 
說回同路人同盟的論壇,針對不少病人面對「有病無藥醫,有藥無錢食,有藥無得食」的情況,今年的主題就以「構建以病人為本的藥物政策」、「攜手同行 合作共贏」出發,邀請不同背景的持份者均分享對現行藥物政策的意見。
 
一直為病人發聲的同路人同盟秘書陳偉傑直言,病人完全不在意藥物的研發或產地,因為對他們來說盡快有藥用最為重要,若無藥用可能「等唔到半年」,所以他倡議政府為抗癌藥設立綠色通道,以便加快藥物入港,並可以由官商民三方合作設立一個眾籌基金,作為昂貴藥物的融資途徑,避免病人在患病時要四出借貸甚至要賣樓醫病。
 
由醫管局出身、現於中大醫院任職的熊志添教授,提及政府一直奉行的政策是「不會有人因為經濟問題而得不到適當的治療」,而醫管局有制度使病人能夠用到合適的藥物,其中投放在藥物的資源一直增加。他認為,醫務衞生局正考慮成立本地的藥監局,將會是本港的一個機遇,有助加快藥物註冊,並相信內地藥物研發愈趨成熟,可以帶來更多競爭,令藥價變得更可負擔。
 
至於醫管局總藥劑師李成章博士就表示,醫管局會評估新藥的效用及財政負擔等方面後再決定是否採用,亦會定期把自費藥物納入專科或通用名冊,單在過去數年便有幾十隻抗癌新藥納入資助之列,病人也可以透過「行之有效」的指定病人計劃申請使用未註冊藥物。
 
李博士又指公院樂意協助市民申請指定病人計劃,但糖糖聽過很多醫生抱怨有關計劃是「擺佢哋上枱」,因為所而用藥責任都由他們承擔,又要填寫大量搢格,令已超負荷的醫生百上加斤。反觀私家醫生可以收取行政費,亦是全面服務的一環,故對計劃的抗拒程度較低。
 
糖糖一直聽著這些耳熟能詳的意見,幾乎要搖頭嘆息的時候,李博士的幾句話令我即時醒過來。他說引入新藥是複雜議題,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法,而任何改變都要「依賴政府政策」,有政策出爐「醫管局會配合政府」。
 
由此看來,新藥能否加快入港,一切就要看政府政策,而相關政策則當然是由醫務衞生局局盧寵茂帶領。糖糖對盧局長很有信心,既然他已提到要成立本地藥監局,可見他對藥物註冊的問題十分「上心」,甚至可能已經有全盤的計劃,真正兌現市民不因經濟問題而得不到治療的承諾。
 
糖糖最大的盼望是有更多創新藥物更快引入香港,在註冊到進入醫管局藥物名冊的過程中不但有臨床專家參與,也有醫管局醫院臨床腫瘤科藥劑師共同協作,衛生署的藥物辦公室亦能和醫管局要更密切的合作,就是萬民之福了。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文章

晚期大腸癌藥凱旋卻未能回歸香江 盼醫生支持指定用藥...

一種用於晚期大腸癌藥的新藥「呋喹替尼」,成功通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審批上市,但這藥何時能惠及香港病人就仍是未知之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