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起,糖糖已經常與大型連鎖式藥房業務經理及總藥劑師趙國亮(Philip)合作,當時Philip擔任香港藥學會會長,大家常常討論藥劑師業內的政策和情況。那時Philip已在業內工作,現在他負責管理各個分店藥房,雖然比以前忙碌,但對業界的熱誠不變。這天相聚,我們又在討論近年的熱門話題──基層醫療。
基層醫療過往由醫生主導 三十年前大學才開設藥劑學系
在殖民地時代,政府已經開始籌備基層醫療,不過當時的主導權都握在醫生手中。及至2012年起,由高永文醫生擔任食物及衛生局局長,藥劑師開始被納入基層醫療規劃的範疇中。基層醫療由健康教育、預防到初級治療等也一應俱全,因此除了藥劑師,還需要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和營養師等專家,才可組成團隊式合作。
市民總有種錯覺,藥劑師在本地醫療界的地位相對較低,Philip指一大原因是大學教育的發展較緩慢。中文大學藥劑系成立於1992年,香港大學藥劑系成立於2009年,也難怪在2000年之前,社區藥房的發展並不蓬勃;現在也算是急起直追了。
藥劑師為市民提供專業藥物意見
醫生和護士忙於診症、動手術和照顧病人,社區藥劑師正好「補位」,向病人詳細解釋藥物如何用藥、藥物可能的副作用、新式藥物和傳統藥物的區別等。「藥劑師可向患者解釋自費藥物的詳情,即使藥房並無出售這些藥物。因此,我們可讓病人擁有治療知情權和選擇權。」Philip說。
Philip指出,現時社會各界開始意識到藥劑師的重要性,因為基層醫療服務絕對離不開藥物。「也有市民認為藥劑師只是幫助藥廠賣藥,事實並非如此。」他解釋藥劑師是藥物專家,可根據患者情況提供市面上不同的藥物選擇。以撲熱息痛為例,知名品牌的價格相對較高。然而如果是仿製藥,其實是按照同樣成分製作,價格便相對較低,藥劑師可向患者提供各種選擇。
藥廠與社區藥劑師關係密切
當然,藥廠也承擔不少社會責任,大部分在亞洲、歐洲和美國舉行的醫學年會,也是由不同的藥廠贊助。這些年來,糖糖眼見世界上許多知名藥廠都逐漸轉以科研為主,目標是發明出對抗危疾的藥物,為人類謀福祉。最近期的,便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多間藥廠極速開發疫苗,預防大量人口遭到感染。Philip表示藥劑師雖然當時還沒有為市民注射新冠疫苗,仍能憑藉藥廠提供的資訊和臨床數據,向市民解釋疫苗作用和區別「當時藥劑師也和其他醫護人員一同努力,解答市民疑問,例如打針後出現輕微副作用時,由我們開出藥物或藥膏緩解,或者在患者出現嚴重副作用時提醒他們求醫。」
社區藥劑師助解答藥物疑難 減輕醫護壓力
藥劑師是最方便的選擇,只要他們值班,便會接受任何關於藥物、疾病及健康的提問。Philip說,不少癌症患者接受化療後,需要補充營養產品,藥劑師了解他們情況後,便可提供相應建議,毋須擔心影響治療及藥物相沖。「患者總是找醫生或護士尋求幫助的話,便會令醫院壓力百上加斤。藥劑師在社區幫助患者,讓醫院更集中地處理緊急和嚴重病例。」
藥劑師透過慢性病共護計劃接觸病人 了解用藥情況
至於政府推行的「慢性病共護計劃(CDCC Scheme)」,便是基層醫療服務之一,主要是處理長期病患者例如高血壓和糖尿病等。Philip指他們可以進行初步篩查工作,因為藥劑師日常接觸到各種不同的病人,簡單地測量血壓,已可篩查出隱藏患者。「慢性病共護計劃」的主要對象也包括中產人士,因為患者需要支付一部分費用,屬於「共同護理」(Co care)。Philip認為,比起由政府支付所有費用的「共享護理」(Share care),其實更佳,因為患者會更有責任感。「醫管局的藥物近乎免費,許多患者也不會珍惜藥物,於是不按時服藥或隨意丟棄,既造成浪費,也影響治療效果。」他指一旦患者要承擔部分藥費,即使價錢不高,但態度會大為改變,「取藥時更會逐粒數。」Philip笑說。在此情況下,他相信患者會更願意聽話用藥,藥劑師也較能準確了解患者的用藥情況。
籲連結公私營硬件系統 發揮社區藥劑師優勢
要在社區發揮藥劑師優勢,Philip告訴糖糖,一定要做好硬件及軟件。硬件方便,首先是要聯繫公私營系統,例如他所工作的大型連鎖式藥房,已與醫健通連結,患者特別是老人再不必將所有藥物都帶給藥劑師查看了。不過,社區藥劑師目前還不能將資料上傳到醫健通,希望之後能夠實現這一點。
近年本地的社區藥房逐漸增多,當中包括大型連鎖藥房、社企藥房,以及採用嶄新理念經營的西藥房﹐為市民提供不同的藥劑服務。「目前患者如於醫管局取藥,可能一年給你開四張藥單,要求你分四次去取藥。作為病人,難免舟車勞頓。」Philip說。現在,藥劑師和醫管局正在商討,除了第一次,剩下三次都在社區藥房進行。
藥劑師自我裝備 增強基層醫療培訓
此外,軟件亦即人才培訓也很重要,香港大學的基層醫療證書課程,可供藥劑師接受相關培訓,希望完成培訓後能夠加入基層醫療名冊,讓藥劑師更受認可,也可增加市民信心。不過,除了藥劑師要自我裝備,還需要各方的合作,以及市民的理解,才可實現基層醫療的遠景。Philip便有聽聞,部分市民擔心公私營合作的醫療項目普及後,政府會把自己摒除在醫管局系統之外。另一問題是,「慢性病共護計劃」的基本藥物選擇較少,如果患者需要較新的藥物,應該如何處理?日後是否能夠擴大藥物名單?藥劑師與其他持份者也需要極力爭取。
路漫漫其修遠兮,糖糖相信只要堅持信念,香港的社區醫療服務必能創出新景象,讓更多市民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