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題專訪
醫者日常
醫護博客
醫者一覽
搜索
news
news
醫題專訪
醫者日常
醫護博客
醫者一覽
More
Facebook
Youtube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腫瘤科護士分享.一】護士都有分專科?顧問護師大談專科發展歷程
麥素珊
-
2 11 月, 2018
要如何迎合社會需求,甚至是以具前瞻性的思維為未來作出準備,都是護理界的當務之急。是次訪問我們有幸邀請威爾斯親王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護師麥素珊姑娘,分享本地癌症護理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日的轉變,所說的不僅是技術與儀器的改良,還有護士功能如何因應癌症治療的轉變而日趨多元化,為癌症病人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做醫生如同跑馬拉松非一朝一夕 腫瘤科醫生:寄望有醫好癌症的一天
陳林醫生
-
25 9 月, 2018
「姑勿論得失成敗,若難得找到自己的興趣,便應該努力堅持下去。」內科腫瘤科專科陳林醫生笑説,說這番話並非教人故作清高,而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有熱誠,日子久了別人會看在眼内,成功與否亦只是時間問題。陳醫生形容,做醫生如同跑馬拉松,並非一朝一夕,經日子磨練,別人自然會看見你的功架;相反,若只執著於眼前的短期利益,早晚別人亦會看穿你的底蘊。
打破「生物科技創業難」迷思 初創掌舵人分享經營心得
施明耀
-
26 8 月, 2018
近年香港掀起一股創業浪潮,就連生物科技界都席捲其中。到底背後是什麽原因引爆這場創業浪潮?生物醫療科技創業是否門檻較高?對於一衆蠢蠢欲動創業的朋友,又應該如何踏出第一步?
治療癌症二十年 抗癌的過去與未來
潘智文醫生
-
7 6 月, 2018
潘智文醫生加入腫瘤科超過二十年,見證著近年腫瘤醫藥一日千里的發展,由歷史悠久的化療藥物、放射治療,以至近年蓬勃發展的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每一種新療法都為更多癌症病人燃點生命的希望。有見網上資訊繁多,潘醫生更與其他醫生合力撰寫書籍,希望為病人及公衆提供精確的實用資訊。對於癌症治療手法,潘醫生自己又有什麽獨特見解和心得?
把握大灣區機遇 打造香港成為醫療界的Centre of Excellence
李國棟醫生
-
28 4 月, 2018
過去曾有不少媒體報道内地的醫療系統千瘡百孔,醫患問題頻生,令人憂心。世界家庭醫學組織候任主席李國棟醫生接受我們的專訪時承認,内地醫療系統確實有不少地方尚待完善,惟他認爲,在未經深入了解内地醫療服務的質素之前,則不應該妄下定論。相反,他認爲香港應該保持開放態度,他認爲,近期港府提倡推動的大灣區醫療合作正是一個良好機遇。
流感最强併發症 23+13價疫苗更全面預防肺炎鏈球菌疾病
陳啟明醫生
-
18 4 月, 2018
「Louis的工作少不免需要跟很多人見面,因此暴露於較高感染風險。而且,由於他經常出差到不同國家,而他的身體又未必接觸過當地的細菌,故他未能夠發展足夠的抵抗力抵禦這些細菌的入侵,最終致病引發肺炎。」仁安醫院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陳啟明醫生推斷。近日香港正值流感高峰期,不少病人跟Louis一樣,除了感染乙型流感,還感染肺炎鏈球菌併發肺炎。究竟流感與肺炎兩者有什麽關係?
醫護「爆煲」 長遠規劃解救香港醫療困局
佚名
-
19 3 月, 2018
人口老化、病人需求與日俱增固然令處於臨界點的公共醫療系統百上加斤,但是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歸根究底,在於公私營人手長期失衡。公營醫療只有全港不足四成的醫生人手,卻需要為全港超過九成市民提供住院醫療服務。更令人憂慮的是,公立醫院人手持續流失,令情況雪上加霜。
抗癌大作戰:中產階級應如何應對不斷上升的醫療費用?
施永健醫生
-
26 2 月, 2018
臨床腫瘤科施永健醫生說道:「無論是標靶治療還是免疫治療,這些新開發的治療方法都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但毫無疑問,它們的成本也更高。」香港採用雙軌醫療制度,即公私營兩者並存。收入偏低的人有權享受公立醫院的補貼治療。相對富裕的中產階級表面上可以自由地接受私營市場更優質的醫療服務。然而,實情上這雙軌制又是否有效運行?
1
...
4
5
6
6的6頁
最新文章
致腫瘤科醫生的信
Mr Sugar
-
5 6 月, 2023
腫瘤科醫生不僅是一個醫生,更是一個心理輔導員和朋友。他們能夠理解病人的情況和需求,並給予他們最好的建議和支持。衷心感謝腫瘤科醫生的貢獻,並讚揚他們的勇氣和決心。
【細胞治療】CAR-T治療漸趨普及 陳志峰教授:需...
陳志峰醫生
-
7 5 月, 2023
與「隱形殺手」腎癌的時間競賽 臨床腫瘤科專科謝耀昌...
謝耀昌醫生
-
23 4 月, 2023
【港藥北上已通 國藥南下仍難 】專家倡准許醫保名單...
莊一強博士
-
17 4 月, 2023
堅守腫瘤科最前線 「疫」境下與病人並肩同行 王俊威...
王俊威醫生
-
1 4 月,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