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題專訪
醫者日常
醫護博客
醫者一覽
搜索
news
news
醫題專訪
醫者日常
醫護博客
醫者一覽
More
Facebook
Youtube
醫題專訪
我們走訪醫院、診所、非牟利組織等機構,與醫護人員深入探討各項醫療健康議題。
流感最强併發症 23+13價疫苗更全面預防肺炎鏈球菌疾病
陳啟明醫生
-
18 4 月, 2018
「Louis的工作少不免需要跟很多人見面,因此暴露於較高感染風險。而且,由於他經常出差到不同國家,而他的身體又未必接觸過當地的細菌,故他未能夠發展足夠的抵抗力抵禦這些細菌的入侵,最終致病引發肺炎。」仁安醫院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陳啟明醫生推斷。近日香港正值流感高峰期,不少病人跟Louis一樣,除了感染乙型流感,還感染肺炎鏈球菌併發肺炎。究竟流感與肺炎兩者有什麽關係?
活用雙軌醫療制 讓自己有更多選擇
高永文醫生
-
23 3 月, 2018
無論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醫療也是必需的一環,而踏入中年甚至老年後,機能愈來愈差,病痛則愈來愈多,更需要醫療的幫助。高永文醫生既曾於醫院管理局及公立醫院工作,又出任過食物衞生局局長,亦參與私營醫療市場,由他分析本港醫療制度的特性,絕對能幫助你規劃一個合適的人生醫療計劃。
食無定時 隨時胃酸倒流
唐琼雄醫生
-
23 3 月, 2018
在香港,胃酸倒流是相當普遍的疾病,皆因港人的飲食習慣並不健康,工時長、生活壓力亦大。由於胃酸於夜間湧出,令人難以入睡,部分患者會出現抑鬱,更甚可誘發賁門癌。很可惜,不少人均對此症掉以輕心,累壞身體而不自知,部分人以為無法醫治,更有人不知自己患上胃酸倒流。你又會否是其中之一?
治糖尿病最佳方法︰減肥
袁美欣醫生
-
22 3 月, 2018
肥胖與糖尿病可謂難兄難弟,兩者皆可由生理因素如遺傳引發,同時間糖尿病可增加癌症風險,肥胖亦能導致關節提早老化或引發肝癌等癌症。你算肥胖嗎?肥胖有什麽成因?肥胖人士又應該如何減肥?
食肉菌叔叔
小學護成長日記
-
21 3 月, 2018
那個深夜,我和醫生同事 N 坐在電腦面前,一起輸入那些我照顧過的病人名字/他看過的會診病人住院編號。對,我們恰巧也有同樣的習慣 — 定時會在電腦系統,看看那些曾經熟悉的面孔,在後來遇到的遭遇。小護在臨床系統輸入食肉菌叔叔的名字。一如所料地,彈出來的白色小格,告訴你病人已於某月某日死亡...
醫護「爆煲」 長遠規劃解救香港醫療困局
佚名
-
19 3 月, 2018
人口老化、病人需求與日俱增固然令處於臨界點的公共醫療系統百上加斤,但是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歸根究底,在於公私營人手長期失衡。公營醫療只有全港不足四成的醫生人手,卻需要為全港超過九成市民提供住院醫療服務。更令人憂慮的是,公立醫院人手持續流失,令情況雪上加霜。
保護主義?「執業資格試沒有討價還價空間」
佚名
-
16 3 月, 2018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三月時在電台節目表示,本港公營醫療人手緊張達到瓶頸,但是在應否輸入海外醫護的問題上卻面對非常大的阻力,促正視醫療界保護主義。陳茂波的言論一出,不少醫護界人士均擔心政府是否暗示醫學界應該因應醫療人手短缺,降低執業資格試的門檻,甚至豁免海外醫生的執業試。
抗癌大作戰:中產階級應如何應對不斷上升的醫療費用?
施永健醫生
-
26 2 月, 2018
臨床腫瘤科施永健醫生說道:「無論是標靶治療還是免疫治療,這些新開發的治療方法都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但毫無疑問,它們的成本也更高。」香港採用雙軌醫療制度,即公私營兩者並存。收入偏低的人有權享受公立醫院的補貼治療。相對富裕的中產階級表面上可以自由地接受私營市場更優質的醫療服務。然而,實情上這雙軌制又是否有效運行?
1
...
12
13
14
14的14頁
最新文章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放療快速發展 用途更廣泛 精準定點消融腫瘤
劉健生醫生
-
15 1 月, 2023
新式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透過運用高劑量的放射線精準消滅甚至消融腫瘤細胞,治療次數大幅縮減至三至五次,又較少影響正常組織,療效也更為進步。
國藥難在港註冊 病人有藥無得醫 團體倡政府優化藥物...
醫理說
-
12 1 月, 2023
堅信新治療能創造抗癌奇蹟 腫瘤科張寬耀醫生:病人由...
張寬耀醫生
-
23 11 月, 2022
調查指近半長者誤解曾確診便無需接種疫苗 胸肺醫學界...
醫理說
-
20 11 月, 2022
希望由開始陪伴病人到最後一刻 林河清醫生:花多點時...
林河清醫生
-
16 11 月,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