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醫題專訪

治糖尿病最佳方法︰減肥

肥胖與糖尿病可謂難兄難弟,兩者皆可由生理因素如遺傳引發,同時間糖尿病可增加癌症風險,肥胖亦能導致關節提早老化或引發肝癌等癌症。你算肥胖嗎?肥胖有什麽成因?肥胖人士又應該如何減肥?

食肉菌叔叔

那個深夜,我和醫生同事 N 坐在電腦面前,一起輸入那些我照顧過的病人名字/他看過的會診病人住院編號。對,我們恰巧也有同樣的習慣 — 定時會在電腦系統,看看那些曾經熟悉的面孔,在後來遇到的遭遇。小護在臨床系統輸入食肉菌叔叔的名字。一如所料地,彈出來的白色小格,告訴你病人已於某月某日死亡...

醫護「爆煲」 長遠規劃解救香港醫療困局

人口老化、病人需求與日俱增固然令處於臨界點的公共醫療系統百上加斤,但是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歸根究底,在於公私營人手長期失衡。公營醫療只有全港不足四成的醫生人手,卻需要為全港超過九成市民提供住院醫療服務。更令人憂慮的是,公立醫院人手持續流失,令情況雪上加霜。

保護主義?「執業資格試沒有討價還價空間」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三月時在電台節目表示,本港公營醫療人手緊張達到瓶頸,但是在應否輸入海外醫護的問題上卻面對非常大的阻力,促正視醫療界保護主義。陳茂波的言論一出,不少醫護界人士均擔心政府是否暗示醫學界應該因應醫療人手短缺,降低執業資格試的門檻,甚至豁免海外醫生的執業試。

抗癌大作戰:中產階級應如何應對不斷上升的醫療費用?

臨床腫瘤科施永健醫生說道:「無論是標靶治療還是免疫治療,這些新開發的治療方法都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但毫無疑問,它們的成本也更高。」香港採用雙軌醫療制度,即公私營兩者並存。收入偏低的人有權享受公立醫院的補貼治療。相對富裕的中產階級表面上可以自由地接受私營市場更優質的醫療服務。然而,實情上這雙軌制又是否有效運行?

最新文章

一名基層市民對基層醫療藍圖的寄望

基層醫療與大眾市民息息相關,是個人及家庭接觸醫療流程的第一個接觸點。寄望基層醫療藍圖及地區康健中心將來不以服務疾病為中心,而以服務病人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