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題專訪
醫者日常
醫護博客
醫者一覽
搜索
news
news
醫題專訪
醫者日常
醫護博客
醫者一覽
More
Facebook
Youtube
醫題專訪
我們走訪醫院、診所、非牟利組織等機構,與醫護人員深入探討各項醫療健康議題。
公私營醫療失衡嚴重 腫瘤科醫生籲盡早制訂長遠策略 推動癌症治療配合社會需求
醫理說
-
27 1 月, 2022
新藥療效進步,但亦衍生出公院病人增加,輪候時間愈來愈長的問題。面對公營醫療癌症治療面對的種種困難,鄭志堅醫生提出多個方向,令公立醫療系統可以持續發展。
年輕、年老乳癌患者各有顧慮 張天怡:鼓勵病人不放棄 醫生會與病人找出治療良方
張天怡醫生
-
17 1 月, 2022
乳癌是本港婦女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年紀愈大患乳癌的風險會愈高,但三、四十歲的乳癌患者也並不罕見,張天怡醫生分享不同乳癌病人的顧慮,並鼓勵乳癌病人不放棄。
【肺癌篩查】早期肺癌缺乏病徵 惟近八成港人從未考慮以低劑量電腦掃描作肺癌篩查
醫理說
-
4 1 月, 2022
國際研究指出低劑量電腦掃描作肺癌篩查可有效於早期例如在第一期發現肺癌。有見社會急需有關及早發現肺癌及肺癌篩查的教育,有機構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掃描作肺癌篩查。
藥物進步助與癌共存 趙穎欣醫生:只要用藥得宜,晚期癌症都有機會存活超過10年
趙穎欣醫生
-
26 12 月, 2021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趙穎欣見證著癌症治療的改變,由10多年前晚期患者只有約半年壽命,到現在部分晚期個案存活超10年,述說與患者解決難題,合力與癌共存的經歷。
【罕見病】聯合國大會通過罕病決議案 病人組織呼籲港府訂定國際接軌罕病政策
醫理說
-
19 12 月, 2021
聯合國大會於上周五通過關於罕見疾病的決議案。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會長曾建平期望,特區政府能夠制訂並落實與國際接軌的罕病策略和規劃,承擔及處理香港的罕病問題。
癌症精準治療都要「望聞問切」 醫患溝通從病人角度權衡治療方案利弊
李慧中醫生
-
12 12 月, 2021
癌症治療變得個人化,對於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李慧中來說,醫生治療的是患病的人而不只是醫治疾病,除了考慮療效之外,亦要兼顧病人的需要、意願和期望。
【腎病治療發展】港每年超過1000宗末期腎病新症 藥物、腎移植技術發展如何延續病人生命?
醫理說
-
5 12 月, 2021
香港大約每10人便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腎病,導致每年多達1400新症病人因為末期腎病而需要洗腎或換腎。治療、移植技術的進步,如何為病人帶來選擇和希望?
【源來如齒】由山寨牙醫處處到牙醫規範化 你知道香港牙醫的歷史嗎?
醫理說
-
14 11 月, 2021
為了讓公眾認識本港牙科發展的進程,香港醫學博物館25周年系列講座就帶來「牙科:源來如齒」講座,講述香港由山寨牙醫處處,到後來逐步規範化,並且走向世界的歷程。
【癌症無得醫?】治療成效不斷進步 治癒率持續上升 醫生籲病人勿諱疾忌醫
醫理說
-
6 11 月, 2021
隨著癌症治療改進,即使已擴散轉移的晚期癌症或未必能夠完全清除,但仍有機會透過適合的治療,使癌病變成一種慢性病,因此只要不諱疾忌醫,癌症就是有得醫。
港大癌症綜合關護中心與機構合作 編織義乳培訓為一眾乳癌患者添關心
醫理說
-
28 10 月, 2021
香港大學賽馬會癌症綜合關護中心 JCICC 與HK Knitted Knockers 藉著國際乳癌關注月,在10月份舉行一連串的編織義乳培訓坊,邀請對編織有興趣的義工參加培訓,為有需要的病人出一分力。
1
2
3
...
13
13的2頁
最新文章
港大推「家支援」程式 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支援 幫助病人居家抗病
醫理說
-
28 5 月, 2022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科在去年推出「家支援」社區紓緩治療應用程式,為晚期癌症病人排難解憂,支援病人在家居環境接受照顧,並舒緩醫療系統的壓力。
理大CPCE 與腫瘤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 攜手培育醫...
醫理說
-
26 5 月, 2022
【癌症治療發展路向】以基因檢測配對藥物 提升療效延...
醫理說
-
22 5 月, 2022
【預防生蛇】97%市民有機會被生蛇纏繞 籲公眾及早...
醫理說
-
15 5 月, 2022
同路人同盟《醫療政策意見書》 4大建議改善香港3大...
同路人同盟
-
2 5 月,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