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醫者日常

堅守腫瘤科最前線 「疫」境下與病人並肩同行 王俊威醫生:癌症治療進步 晚期患者都有希望

明知治療癌症相對棘手,王俊威醫生卻偏向虎山行,選擇投身臨床腫瘤科。「疫」境下,他選擇與病人並肩同行,堅守腫瘤科最前線。閱讀王醫生的故事。

堅信新治療能創造抗癌奇蹟 腫瘤科張寬耀醫生:病人由末期癌症到可以醫好出院 感受不言而喻

臨床腫瘤科專科張寬耀醫生行醫多年,曾目暏病人於數月間因癌症離世,惟醫學科技進步為病人在抗癌路上帶來曙光,亦成為張醫生繼續行醫的動力。閱讀張醫生的故事。

希望由開始陪伴病人到最後一刻 林河清醫生:花多點時間建立醫患關係很值得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林河清很想由始至終,一路陪伴病人走完崎嶇難行的治療旅途,所以毅然離開公立醫院,望有更多時間與病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尋回做醫生的初心。

用「心」陪伴病人走過抗癌路 鄺維基醫生:不只是我幫了病人 病人也讓我獲益良多

行醫近40年的臨床腫瘤專科鄺維基醫生表示,透過溝通建立互信及尊重病人的意願,幫助病人選擇合適的治療,才能陪伴病人渡過漫長的抗病過程。閱讀鄺醫生的分享。

醉心前線工作 昐有更多空間為病人診症 黃卓力醫生:珍惜與每一位病人的相遇和相處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黃卓力在公立醫院工作了超過14年寒暑,最記掛的依然是過去親力親為、為患者看症醫病的日子。閱讀文章了解他轉投私人執業的原因和故事。

離開工廠式環境 迎接新挑戰 呂卓如醫生:只想尋求空間 重拾行醫初心

近年不少公立醫院人手都轉投私人市場,就好像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呂卓如,入行20年後離開原來崗位,以便重拾做醫生的初心──幫助病人。

考獲3個專科資格 雷諾信:冀能為消化道癌症病人提供一條龍服務 免病人做「人球」

入讀醫科不容易,畢業後考取專科資格更加是艱巨的任務和挑戰,而雷諾信醫生取得內科專科醫生資格並完成腸胃科專科培訓後,竟然再次投入專科訓練,到底為了什麼?

石硤尾街坊醫生──西醫吳漢林

人總會病,需要睇醫生。分散在社區角落的街坊醫生,一直默默照顧大家的健康,你對他們又認識多少?守護石硤尾街坊半個世紀的西醫吳漢林要退休了,就讓我們一起聽聽他的故事,也是那一代香港人的故事。

為病人領航 臨床腫瘤科醫生羅麗柔:不想讓病人孤單

罹患癌症就如人生中的一場大風浪,突如其來令人手足無措。作為腫瘤科醫生,羅麗柔醫生望擔當病人的領航員,陪伴病人走過抗癌路,讓他們不會孤單面對人生的風浪。

社會對麻醉科缺乏認知 麻醉科院長張志偉:我不是麻醉師,我是麻醉科醫生!

香港大學麻醉學系臨床教授張志偉希望改變社會對麻醉科的認知,令公眾知道做麻醉的都是受過專業訓練、知識豐富的醫生,希望換來麻醉科醫生的稱呼,得到市民的認同。

最新文章

【細胞治療】CAR-T治療漸趨普及 陳志峰教授:需加快審批步伐追上科技發展 為病人引入最新治療選擇

細胞治療利用基因編輯精準治療遺傳病及癌症等疾病,治療個人化,變化既大亦快,港大臨床臨床教授陳志峰認為,社會應盡早應對及加快註冊審批,讓病人及早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