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題專訪
醫者日常
醫護博客
醫者一覽
搜索
news
news
醫題專訪
醫者日常
醫護博客
醫者一覽
More
Facebook
Youtube
醫題專訪
我們走訪醫院、診所、非牟利組織等機構,與醫護人員深入探討各項醫療健康議題。
港大推「家支援」程式 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支援 幫助病人居家抗病
醫理說
-
28 5 月, 2022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科在去年推出「家支援」社區紓緩治療應用程式,為晚期癌症病人排難解憂,支援病人在家居環境接受照顧,並舒緩醫療系統的壓力。
理大CPCE 與腫瘤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 攜手培育醫療行政專才
醫理說
-
26 5 月, 2022
PolyU CPCE與香港綜合腫瘤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為學生打造最切合現況的多元學習及實習機會,為他們日後投身醫療行政管理行業作好準備。
【癌症治療發展路向】以基因檢測配對藥物 提升療效延長壽命
醫理說
-
22 5 月, 2022
癌症藥物推陳出新,如何選擇合適藥物成為控病的關鍵。利用基因檢測,可在最快的時間找出最具療效的治療方案,避免病情被耽誤甚至錯誤利用治療方案的情況。
【預防生蛇】97%市民有機會被生蛇纏繞 籲公眾及早接種疫苗防生蛇
醫理說
-
15 5 月, 2022
本港97%成年人帶有引發生蛇的病毒,而生蛇亦可以不斷復發,對身心造成影響,故此有組織呼籲公眾及早接種疫苗預防,避免被生蛇纏繞。
【內地創新藥】國產抗癌藥走向國際舞台 陳林教授:冀藥物監管迎改變引入新藥
陳林醫生
-
20 3 月, 2022
內地創新藥物發展蓬勃,但受限於香港藥物註冊制度,港人使用國家創新藥物面對很多難關,惟專家預期相關制度不出兩三年會出現重大變化,期望病人能從中得益。
【香港藥物研發】港大教授梁如鴻養斑馬魚助試藥 冀加速本地藥物科研發展
梁如鴻醫生
-
13 3 月, 2022
多年來研究白血病的港大學醫學院教授梁如鴻引入斑馬魚做「白老鼠」,測試不同藥物對白血病的療效,望將斑馬魚推廣到其他疾病及癌症,令更多病人受惠。
【公院轉私家為搵真銀?】毋忘做醫生初心 老兆雄:這裏可以跟病人「由唔明講到明」
老兆雄醫生
-
7 3 月, 2022
社會不少說法都指一些由公家醫院轉投私人市場的醫生是為了賺更多錢,實情又是如何?外科專科醫生老兆雄分享從醫以來面對的困難,以及由公院轉投私家的緣由。
放射治療的幕後精算師 醫學物理學家鄭致遠:反覆運算為病人爭取最大療效 減少副作用
鄭致遠博士
-
24 2 月, 2022
放射治療是常見的癌症治療手段,過程中需要醫學物理學家或放射治療師的精密及反覆計算,醫學物理學家鄭致遠博士與我們分享醫學物理學家在放射治療扮演的角色。
【長者患癌就不應積極治療?】拒用年齡限制癌症治療 醫生曾詠恆:個人化治療應照顧全人需要
曾詠恆醫生
-
14 2 月, 2022
面對長者患癌,不少人抱著盡量唔好搞的心態,令患者未有機會考慮積極接受治療。一班醫護成立香港長者癌康學會,望提升長者腫瘤學服務水平,改變社會對老的看法及看待。
【疾病篩查】黃至生教授:篩查降低慢性病、癌症死亡率 倡醫療券加入「三高」紓緩醫療負擔
黃至生醫生
-
7 2 月, 2022
篩查能夠降低疾病死亡率,但不少港人仍因各種因素抗拒篩查。黃至生教授冀加強公眾教育,同時將三高等常見病納入醫療券資助,完善基層醫療,紓緩醫療開支和負擔。
1
2
3
...
13
13的1頁
最新文章
港大推「家支援」程式 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支援 幫助病人居家抗病
醫理說
-
28 5 月, 2022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科在去年推出「家支援」社區紓緩治療應用程式,為晚期癌症病人排難解憂,支援病人在家居環境接受照顧,並舒緩醫療系統的壓力。
理大CPCE 與腫瘤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 攜手培育醫...
醫理說
-
26 5 月, 2022
【癌症治療發展路向】以基因檢測配對藥物 提升療效延...
醫理說
-
22 5 月, 2022
【預防生蛇】97%市民有機會被生蛇纏繞 籲公眾及早...
醫理說
-
15 5 月, 2022
同路人同盟《醫療政策意見書》 4大建議改善香港3大...
同路人同盟
-
2 5 月, 2022